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福建省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内陆地区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平原广阔,农业生产水平高
    B.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密集
    C.生态环境良好,环境承载力高
    D.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2.图中高速铁路是我国沿海客运铁路专线中的一段,其对该省产生积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善交通运力紧张状况  ②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③缓解能源紧张局面   ④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本题信息:2012年福建省模拟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胡丽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下图,回答1~2题。1.福建省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内陆地区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平原广阔,农业生产水平高B.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密集C.生态环境良好,环...” 主要考查您对

城市化进程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城市化进程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 S”形曲线将城市化的过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2、全世界城市化的整体进程:
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数目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发达国家城市化:

1、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2、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
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1975年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
2、起步晚,发展快:速度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要快。
3、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年比重为33%。
4、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特点:


聚落布局:

古代 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聚落多分布于陆路干道附近;
南方以水运交通为主,聚落往往沿水分布。
近现代 多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发展;
交通运输影响聚落形态。

①商业中心(以商业街和商业小区为组织形式)的区位因素:
市场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
交通因素: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多建立在居民区内,为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劳务服务
②商业网点的布局: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布局。
a.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平原沿公路线布局,山区沿谷地布局。
b.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稀少地区,交通闭塞,商业中心很难建立和发展,多采用流动服务形式,而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设置可以采用相应的固定形式如商业街或商业小区。
③中国主要商业中心:
现代: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重庆、沈阳、西安、天津、哈尔滨、南京、深圳、成都
④中国主要进出口商品:
出口:纺织、服装、日用工业品、煤、机械、茶叶、稻米、土特产、工艺品等
进口:钢材、机电产品、交通工具、化肥、木材、羊毛、铁矿石、小麦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图,回答1~2题。1.福建省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内陆地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