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曾担任过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的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向媒体透露,“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有望在2013年前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并落月。
    材料二:下图是正在工作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示意图。
    (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共有______________级。
    (2)海南航天发射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发射条件最优越的发射场。这是因为海南是中国陆地______________最低、距离赤道最近的地区,火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运输。
    (3)月球可以提供许多能量“接力”的物质,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于能源逐渐枯竭的地球来说,十分重要。
    (4)月球表面温度日较差可达300摄氏度以上,相当于地球表面温度的十几到几十倍。请从大气作用角度分析地表昼夜温差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分别于2007年 10月24日18时5分4秒和2010年10月1日18 时59分57秒发射升空。请说出两次卫星发射时间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模拟题地理材料分析题难度极难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曾担任过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的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向媒体透露,“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有望在2013年前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 主要考查您对

天体及天体系统

探索宇宙

月球的质量、体积、地表特征等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天体及天体系统
  • 探索宇宙
  • 月球的质量、体积、地表特征等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天体:

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等统称为天体。

天体系统:

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天体类型:

(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外貌组成发光质量体积密度主要成分恒星球状气体自己发光小大较大氢、氦等星云云雾状气体和尘埃自己不发光大小较小氢

 

外貌 组成 发光 质量 体积 密度 主要成分 
恒星 球状 气体 自己发光 较大 氢、氦等
星云 云雾状 气体和尘埃 自己不发光 较小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2)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天体的判断方法:

一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到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二看其能否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太空中按自己的轨道运行。三看其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例如,月球表面的岩石块是月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例如:判断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是否属于天体。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

  

 

歌诀法记忆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小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由近及远绕日忙。
火木相望防燃烧,中间隔道防火墙(小行星带)。

歌诀法记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原因:

八大行星绕日行,唯有地球有生命。
日地距离正恰当,温度条件有保障。
自转周期不太长,白天增温夜晚降。
体积质量很适中,吸引大气在表层。
地球大气是棉被,昼削阳光夜保温。
地内物质运动强,逸出水汽成海洋。
生物出现是必然,分清原因和条件。


宇宙:

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我们把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140亿光年)。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现代观测。
自古以来,人类就充满了对宇宙的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以来,人们不断地改进,发明了许多功能各异的望远镜,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宇宙的信息。
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现在宇航员还可在太空站上过太空生活呢!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顺利反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100多年来,无数科学家和工程专家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此后的38年中,共有385名男女宇航员遨游过太空,他们在太空连续生活和工作最长时间为439天。在这期间,人类也付出了代价,先后有14名男女宇航员在航天飞机发射和返回时以身殉职,为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


宇宙探索:

1、人类登月:

人类乘宇宙飞船登月球的探测活动。飞到月亮上去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发射的 “月球1号”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
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测的计划 ——“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计划的任务包括为载入月球飞行作准备(由“阿波罗”1~10号完成),并进行载人月球飞行(由“阿波罗” 11~17号承担)。
1969年7月16日,人类第一次登月,到1972年,美国先后派出6批宇航员,乘座“阿波罗”飞船拜访了月球,共12人涉足过月面。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阿波罗”11~ 17号,每次登月飞行都获得了数目不等的、高分辨率的月球照片,每次登月飞行的实验内容和技术设备都有所发展。“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在月面上安装了月震仪、激光测距仪等,并作了太阳风收集等实验。“阿波罗12号”登月舱携带一辆双轮车,供宇航员考察时装载工具和摄影机之用。“阿波罗”15~17号除了在月面进行实验外,还进行了在环月轨道中的许多测量实验。

2、登月历时:

6次登月,宇航员在月面停留的时间共约300小时,在月面上探测时间合计80小时,其中“阿波罗17号”在月面上停留75小时,探测时间约22小时。6次登月采集到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270多公斤,有采自月面“海”的和“山”的,有古老的也有新生的。这些岩石和土壤标本是研究月球物质成分、结构及其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珍宝。

3、登月收获:

宇航员们放在月球上的地震仪记录表明,月球和地球一样,也有一层外壳,其厚度为40~60公里。这个数据是在风暴洋和弗。拉摩洛等地区测定的;月壳下面是月幔。月幔大致又分为三层。上层月幔厚240公里左右,主要由古代“岩浆海”里沉淀下来的较重物质构成。中层月幔厚达480公里以上,这里大概还保存着混沌时代形成原始月球的“胚胎物质”。上述两层都是固态的,但具有可塑性。内层月幔处于局部熔融状态。月球的中心部分是月核,其温度约为1000℃,远远不如地核那么热(地核温度为龙去脉5000℃~6000℃)。月核很可能是熔融的,可能是由低熔点的硫化铁物质构成。对月球的探测还发现月球的质量分布不均匀,月球近侧存在几个“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

在“阿波罗”科学实验站里装设了很先进的月震仪器。经探测,月球上也有月震,但月震的次数比地震少得多,释放的能量也远远小于地震。月震很弱,最大的月震为1~2级。除了陨星撞击引起的震动外,月亮离地球最近或最远的时候,由于地球的起潮力作用,常会出现月震。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宇航员带回的月岩样品进行了多种项目的共同研究。经实验室分析得出:月岩中已发现近60种矿物,其中有6种在地面上尚未发现;在月岩和月土中发现了地球上的全部化学元素;没有发现可生存的月球有机物,也无古微生物的证据;在某些月岩中有微弱的剩余磁性;月球样品中存在许多太阳活动事件踪迹;根据样品的同位素分析,得出月球年龄约46亿年。

在大部分被月尘和岩屑覆盖的月球表面上,宇航员看到各种形状、大小、出现频率不一的岩石,还发现月球表面散布着一些具有光泽的玻璃物质。月尘在各处的厚度不同,薄的地方只有几厘米,厚的地方有5~6米。

到达月球的宇航员在漆黑的月空中看到大而发光的地球。月球的探测器还在月球空间拍下地球的照片以及绕观月球和地球的照片。月球上的地球光要比地球上的月光明亮8倍多。
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对月球探测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多少世纪以来的地面观测。“阿波罗”登月成功,是人类科学的结晶,开创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可能建立沿月球轨道飞行的实验室,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也将在月球上从没有空气的太空观测天空;人也将可能把月球作为出发到遥远行星的一个落脚点。


美国六次登月计划详情:

阿波罗 11号
推进 装置:“火星”V火箭
时间:1969年 7月16日—24日
乘员:阿姆斯 特朗、科 林斯、奥 乐 德林
飞行时间为 8天3小时,首次 载人月球登陆行动,首次在月球行走。“体斯顿,宁静基 地报告,鹰已降落。”1969年7月20日。
降落地点:静 海。
坐标:北0.71度,东23.63度。
太空 行走时间2小时31分钟,树起 了旗帜、安放 了仪器,在登 陆处树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人类首次月 球登 陆处,1969年7月。我们 是为了全人类带着和平之意而来。”月球表 面 行走时间21.6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30次。登月 舱的上升 阶段舱留在了月球轨道,共采集了20公斤的物质。
阿姆 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时 说的话:“虽然对个人来说,那只 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阿波罗 12号
发射: 1969年 11月14日 16:22:00 UTC
登月: 1969年 11月19日 06:54:35 UTC
3°0'44.60"S - 23°25'17.65"W 风暴海
月表行 走时间: 第1次:3小时56分钟3秒,第2次:3小时49分钟15秒,总共:7小时45分钟18秒
月表 停留时间: 31小时31分钟11.6秒
月球 标本质量: 34.35千克


阿波罗 13号
阿波罗13号 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第三艘 载人登月宇宙飞船,在阿波 罗载 人登月计划中是第7次执行载人任务。阿波罗 13号发射于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 13号在计划中是第3次登月的任务,但是由于 飞船在抵达月球前发生的严重故障,无法执行登月计划,3名宇航员最终成功返回地球。


阿波罗 14号
发射: 1971年 1月31日 21:03:02 UTC
登月: 1971年 2月5日 09:18:11 UTC
纬度:3° 38' 43.08" S-17° 28' 16.90" W Fra Mauro
月表 行走时间: 第1次:4小时47分钟50秒
第2次:4小时34分钟41秒
总共:9小时22分钟31秒
月表 停留时间: 33小时30分钟29秒
阿波罗 14号(Apollo 14)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八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三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


阿波罗 15号
发射地点:佛罗里达州 肯尼迪航天中心 LC 39A
发射: 1971年 7月26日 13:34:00 UTC
登月: 1971年 7月30日 22:16:29 UTC
地理坐标:26° 7' 55.99" N-3° 38' 1.90" E
登月舱站立舱外活动:33分钟7秒
第1次:6小时 32分钟42秒
第2次:7小时 12分钟14秒
第3次:4小时 49分钟50秒
总共:18小时 34分钟46秒
月表停留时间: 66小时54分钟53.9秒
阿波罗 15号(Apollo 15)是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九次载人 任务,也是人类第四次成功登月 的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 15号还是阿波罗计划中 首次J任务——与前几次任务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科学研究的比例更大。
指令长大卫·斯科特(David Scott)和登月舱 驾驶员 詹姆斯·艾尔文(James Irwin)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三天,在登月舱外 的时间总长为十八个半小时。两位 宇航员驾驶的历史上第一辆月球车使他们在月球上穿越的距离比前几次任务遥远了很多。


阿波罗 16号
发射地点: 佛罗里达州 肯尼迪航天中心 LC 39A
发射: 1972年 4月16日 17:54:00 UTC
登月: 1972年 4月21日 02:23:35 UTC
8°58'22.84"S-15°30'0.68"E 笛卡尔环形山
月表行走时间:
第1次:7小时 11分钟2秒
第2次:7小时 23分钟9秒
第3次:5小时 40分钟3秒
总共:20小时 14分钟14秒
月表停留时间: 71小时 2分钟13秒
阿波罗16号(Apollo 16)是阿波罗计划 中的第十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人类历史 上第五次成功登月的任务。


阿波罗 17号
任务名称:阿波罗17号
登月舱:挑战者
成员人数:3
发射地点:佛罗里达 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LC 39A
发射:1972年12月 7日05:33:00 UTC
登月:1972年12月 11日19:54:57 UTC;20.19080°N-30.77168°E;陶拉斯-利特罗山谷
月表行走时间:第1次:7小时 11分钟53秒;第2次:7小时 36分钟56秒;第3次:7小时 15分钟8秒;总共:22小时3分钟57秒
月表 停留时间:74小时59分钟40秒
阿波罗 17号是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最后 一艘飞往月球的载人太空船。飞行时间为1972年 12月6日至1972年 12月19日,登陆地点 为陶拉斯·利特罗山脉,停留时间为74小时59分,为阿波罗计划 中停留月球表面时间最久的载人太空船。因为如此,采集的岩石 标本也是最多的,为152公斤重。
阿波罗 17号(Apollo 17)是美国国家 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 第十一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六次也是迄今为止 最后一次登月任务。阿波罗 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唯一的夜间 发射的任务,也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对地球有很大的影响。月球也是人类了解最多的天体,人类的脚步已踏上月球,对月球进行了大量的科考。

有关月球的数字:

1.距离:384400KM
月地距离的测定可由月球的地平视差(ρ=57′)得出。但随技术的发展,目前可通过激光测定月球的距离。激光测月的误差仅为几厘米。
2.大小:
线半径R=1738KM=27.25%R
视半径ρ=15′33″
3.质量:7.196*1025g=1/81M

月地距离

384400km

线半径

1738km

视半径

15′33″

月球质量

7.196×1025g

因质量小,因此不可能保有大气。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液态水,没有天气变化。月球的面貌总是保持不变,月球上是一个无声的世界。
由于月球质量小,产生了一系列后果:
——重力小。月球表面重力只相当于地球的1/6。
——无大气。重力小,便不可能保有大气。由于没有大气存在:
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可达120度以上,夜晚则可下降到-180度以下。
月球的天空不分昼夜,即使在太阳照射的“白天”,月球上的天空仍然是黑暗的。太阳与星星共存。
阳光照射处很亮,背影处则是伸手不见五指。
无水分。由于没有大气,也不会存在液态水。因此也不会有天气变化。没有风霜雨雪等天气,在内力作用十分微弱的情况下,月球面貌总是保持不变。
月球表面不存在液态水并不等于月球不含有其他形式的水分,科学家认为在月球土壤以及岩层中应该有固态形式存在的冰层。如果确实的话,我们可以利用其分解出氢气和氧气,并进一步为建立月球基地提供条件。
据上海网上天文台2006.10.8航天动态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将于2008年发射探测器撞击月球南极,其任务之一就是确认月球上是否存在冰层。
由于月球的视半径与太阳相当,在天空中非常引人注目。面对一轮明月,古人常有许多遐想。他们将其称为水晶宫,认为上面有嫦娥、玉兔,还有一颗生长不息的桂树。当然现代人已知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但月球上是什么样子呢?

月面概况:

1.月海和月陆月面上存在着明暗对比明显的两类区域:
明:月陆,隆起的高低,由较浅的岩石构成,反照率高,故明。
暗:月海,广阔的平原,由灰黑的岩石构成,反照率低,故暗。
月面上海陆分布不均,正面月海较多,反面月陆较多。
2.环形山
四周凸起,中部低洼的环形隆起。
数量众多,大小悬殊。直径200KM-几十厘米。
成因:大——火山爆发而成。小——陨星冲击所致。
主要环形山:第谷环形山、哥白尼环形山、开普勒环形山
3.内部结构:月壳,月幔,月核。
月球有和地球类似的圈层结构,也可以分为月壳、月幔、月核三层。月壳为0~60KM,月幔60~1000km,月核1000km以下。月壳和月幔组成坚硬的岩石圈。


月球起源:

“月球起源”是个十分古老的问题,但今天天文学家对此仍然是众说纷纭。18世纪以来的月球起源假说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即同源说、撞击分裂说和俘获说。
1.同源说
认为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起源。地球和月球是在太阳星云演化中同时产生的两个天体。但自从“阿波罗计划”之后,科学家获得了大量令人震撼的照片和382千克月球的土壤岩石。月球起源“分裂说”逐渐占据了上风。
2.撞击分裂说
据一些科学家推测,在地球生成的早期,曾经有一个相当于火星大小的星球撞击地球,造成的碎片后来聚集形成了月球。如果情况的确如此,月球的含铁量将会比地球低,而镁和铝这样的轻元素的含量则会高一些。
3.俘获说
月球和地球是在不同的地方形成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地球把运行到附近的月球俘获,成为自己的卫星。据上海网上天文台报道,2006年9月初,欧洲宇航局的绕月航天器“Smart-1”已完成对月球表面化学成分的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月球表面含有包括钙和镁在内的一些化学元素。这些数据将帮助科学家追溯月球表面地理形态的演化过程以及月球的起源。


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
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
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顾兔(阳鸟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
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玉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歇后语:

初二三的月亮——不明不白。
初七八的月亮——半边阴。
大年初一没月亮——年年都一样。
大年三十盼月亮——妄想。
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上弦的月亮——两头奸(尖)。
十五的月亮——完美无缺
月亮跟着太阳转——借光。
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月亮跟着日头走——惜光
宇航员上月球——破跳高世界纪录
坐火箭上月球 ——远走高飞
大气的组成: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 N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O3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尘埃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地球变暖的原因:

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
②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

垂直分层:

(1)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2)各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层次

特点

形成原因

对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②对流动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
平流层 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高层大气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自下而上分三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逃逸层]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曾担任过中国“嫦娥工程”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