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有一河流,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的位置始终在北。据此回答10-11题。

    小题1:图中P地的地形是
    A.凹地B.凸地
    C.鞍部D.可能是凹地也可能是凸地
    小题2:图中河流的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2、3、5B.1、4、6
    C.1、3、5D.2、4、6

    本题信息:地理单选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有一河流,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的位置始终在北。据此回答10-11题。小题1:图中P地的地形是A.凹地B.凸地C.鞍部D.可能是凹地也可...” 主要考查您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仪和经纬网
  •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特性: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 长约4万千米。

描述地球大小常用的数据:

(1)赤道半径:6378.1千米
(2)极半径:6356.8千米
(3)平均半径:6371千米
(4)赤道周长:40075千米
(5)经线圈周长:40008.6千米
(6)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7)体积:10833亿立方千米



 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
(1)地轴——地球的自转的假想轴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经纬线: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纬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

1.利用经纬网定“位置”

常见的经纬网地图有方格状经纬网图和极地经纬网图,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位置,包括确定经度和纬度。
(1)方格状经纬网


③度数的判定: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一般都是相等的。图中A点为(80°N、0°);B点为(70°N、40°E);C点为(0°、180°);D点为 (20°S、160°W)。
(2)极地经纬网

①南北纬的判定:在极地经纬网图上,各点所属的南、北纬度应由图中极点来确定。若极点为北极点,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如图丙中E点为30°N,图丁中F点为30°S。

图丙中E点的地理坐标为(30°N,45°E),图丁中F点的地理坐标为(30°S,45°W)。

2.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定南北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3.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起(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4.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 (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的距离。

5.利用经纬网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地图:

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

地图的要素:

1、方向 
(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图例与注记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而注记则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
例如:“▲泰山1532.7米”中“泰山”和“1532.7米”是注记,“▲”属于图例。     
3、比例尺 
(1)概念: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5)比例尺的缩放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Xn
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X(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原比例X1/n
将原比例尺缩小1/n;原比例X(1-1/n)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6)实地面积的计算
实地面积=图上面积÷地图比例尺的平方
(7)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在地图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等高线图上所标的注记数字均为海拔高度。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②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数值可能比海拔高度小,也可能比海拔高度大。
相对高度的计算:
1)在剖面图上的两地相对高度,就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海拔高度的差
2)在等高线图上计算一座山、一个陡崖或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是近年来常考查的知识点,一是可能求最大的相对高度,二是可能求最小的相对高度。依据数学相关知识不难得出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公式是:(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重合的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判断地形、地势特征:

 



发现相似题
与“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有一河流,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