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问答题
    近现代史上日美关系的发展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 世纪中期,闭关锁国的日本的大门是如何被打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战后,美、英、法、日等国举行的华盛顿会议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对日宣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战后,美国对日本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四川省中考真题历史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周颖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近现代史上日美关系的发展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9 世纪中期,闭关锁国的日本的大门是如何被打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日本偷袭珍珠港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 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 日本偷袭珍珠港
  •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十五六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入侵南美洲,消灭了印加、阿玆特克两个南美土著的帝国,将南美洲大部分土地据为己有,并奴役南美洲的土著,后来导致多达数百万的美洲土著因各种原因死亡。
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对美洲、中东、非洲海岸,印度和东亚的探索和侵略。十六世纪的后期英国开始向爱尔兰普遍的扩张。
十七世纪时,英国、法国和荷兰继续建立更多殖民地,建立起一个海外大帝国—并取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位。到了十九世纪,英国的殖民扩张达到顶峰,统治的领土包括北美、澳洲、南亚等等,地球上五分之一的土地也在大英帝国的占领和统治之下。
殖民扩张的表现:
1.种族屠杀;
2.掠夺财富;
3.黑奴贸易。
世界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
1.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给被殖民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客观上也促进了被殖民地区的发展;
3.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荷兰殖民扩张迅速发展的原因:
1.地理位置优越,具有经商传统;
2.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国家较早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3.新航路的开辟;
4.造船业发达。

十八世纪殖民地局势图:


巴黎和会:
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是协约国一方的分赃会议。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


凡尔赛会议的实质:
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各国:

凡尔赛体系确立后留下的主要矛盾:
1.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对德国的过分削弱导致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
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均导致矛盾;
3.帝国主义国家和苏联的矛盾;
4.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2.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3.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4.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5.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等。

巴黎和会的影响:

1.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独立和完整,加重了德国人民的负担,激起了德国人民的仇视。
凡尔赛会议三巨头:

左起劳合·乔治,克里蒙梭,威尔逊
历时92年,德国终于将一战战争赔款全还清:
据德国《明镜周刊》2010年9月28日报道,2010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按照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德国政府需要支付269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9.6万吨黄金。但到1929年,这笔赔款被减少到1120亿金马克,必须在59年内付清。从1924年到1930年间,德国被迫发行大量外国债券以筹集这笔巨额赔款。1929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德国于1931年暂停了每年偿付的赔款。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拒绝恢复偿还赔款。但在1953年的伦敦国际大会上,西德同意承担德国二战前发行的国际债券偿还责任。
按照伦敦大会规定,可以待德国实现统一后开始偿还赔款,只是要先行支付一笔利息。柏林墙倒塌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此后德国开始偿还这些国际赔款,直到2010年10月3日还清最后一笔赔款。自一战战败后,德国历时92年才完全还清赔款。
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巴黎和会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华盛顿会议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五国海军条约》:

《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海军条约》于1922年2月6日签字。条约有效期至1936年12月31日。《五国海军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签约规定了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美英两国各为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为17.5万吨。通常称为5:5:3:1.75:1.75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

《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华盛顿会议的实质:
巴黎和会的继续,帝国主义之间分赃不均的调整,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华盛顿会议只是帝国主义利益的局部调整,不能消除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九国公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1.建立了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2.美国是此次会议的最大胜利者:取得了和英国同样的海军力量,又抑制了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势力;
3.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并没有解决矛盾的实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构图:

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主要数据: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1.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这种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客观制约;
2.这是日美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
3.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而“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则可以获取大量石油、锡、橡胶等战略物资。英美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最后一战”的决心;
4.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

美国参战对二战的影响:

1.美国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可以大大支援盟军的后勤补给;
2.美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它在太平洋的舰队和本土的陆军可以同时对两方面的敌人施以压力;
3.美国拥有战时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并积极将其投入战争;
4.打击了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珍珠港的战略位置:
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的心脏地带,是太平洋上的交通要冲,夏威夷南至大洋洲5000千米,东至旧金山4000千米,西至东京6000千米,北至阿拉斯加4000千米,素有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之称。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1955年以后,日本进入快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战后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相同点:
1.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2.美国的经济扶植;
3.利用高科技成就发展新兴工业;
4.发展外向型经济;
5.积极发展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科技人才;
6.坚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二战后日本发展的原因:
1.进行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
2.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3.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4.积极培养人才,发展科技;
5.美国在朝鲜、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购以及战后扶植。

日美关系演变:
1.60年代建立经济伙伴关系;
2.70年代建立政治伙伴关系;
3.90年代建立军事伙伴关系。
日本工业分布图:

发现相似题
与“近现代史上日美关系的发展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