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图中甲河为长江,乙河为莱茵河,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甲、乙两河特征比较表
    河流
    长度
    (千米)
    径流量
    (亿立方米)
    干支流通航里程(万千米)
    河口航道水深(米)
    河口地区通航能力(万吨)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6300
    9600
    5.75
    10
    5
    180

    1320
    790
    0.16
    3~3.3
    0.15-0.3
    22.4
    材料二:近日,瑞士科学家与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起,从三峡到上海的长江各水段采集了100多份水质样本。科研人员发现,长江污染严重。他们认为长江目前的受污染程度相当于30年前的莱茵河。
    材料三:目前长江干线货运量已超过欧洲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居世界第一。
    (1)甲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上游应重点搞好________建设;中游应整治江河湖泊,防治_____________;下游应综合治理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莱茵河流经的世界著名工业区A是指                  。20世纪60年代起该工业区出现的主要问题:                          、                            
    试分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所应采取的措施。                              。(5分)

    本题信息: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图中甲河为长江,乙河为莱茵河,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甲、乙两河特征比较表河流长度(千米)径流量(亿立方米)干支流通航里程(...” 主要考查您对

河流的综合开发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河流的综合开发
  •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田纳西河、长江为例):

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防洪
长江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造成洪灾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因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如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造林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围湖造田等)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日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人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造成的毁灭性灾害。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乱的巨大损失。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
(2)发电:长江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量大。建成后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长江流域特别是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不中。修建三峡水电站对于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3)航运: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从而使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运输成本可降低1/3
(4)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到华北)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1)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因落后,特别是人多地少,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移民环境容量不足,这是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
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加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给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难度和障碍
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可能会留下闹返迁的后遗症,成为影响地区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2)移民安置条件
三峡地区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从宏观、库区移民结构、土地资源三方面分析)
三峡移民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使得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工作有足够的时间从容进行
三峡移民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国的支援。对三峡库区移民,国家首次实行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
(3)开发性移民
过去水库移民长期沿袭按被淹没的实物量,向移民一次性发放赔偿费的做法。由于没有帮助移民开发新的生产出路,等赔偿费用完,移民的生活往往仍没有着落,从而产生种种问题和矛盾。
开发性移民也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即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广辟生产安置门路,拓展环境容量,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1)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中下游:
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调节局地气候。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还可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库区:
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
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
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区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三峡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等

(2)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一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淹没耕地、文物古迹、水生生物
二是影响较大,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如水土流失问题、泥沙问题等
三是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水库地震、陆生动植物的影响等

(3)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总的来说,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奇峰秀色还在,峭壁陡岩尚存。建成后还会出现新的景观。
通过迁移重建、原地保护、开发新的旅游区等加以保护。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我国实现资源跨区域调配大型工程主要有: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
(2)区域间不流动
(3)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我国的资源状况:

量丰富,品种齐全;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较低;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

我国主要常规能源的地区分布:

水能: 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中南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能资源较少。
煤炭:大别山一秦岭一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约占6%,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 3%江南九省仅占1. 6% 
天然气: 陆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 2%和39.0%.


煤炭和天然气比较:

煤炭 天然气
有点 优点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 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缺点 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
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西部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西气东输计划:


发现相似题
与“图中甲河为长江,乙河为莱茵河,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