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 年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材料三
    毛泽东说:“我们为什么要到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1)材料一中,作者推崇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指什么制度?它是通过什么法律文献开始确立起来的?
    (2)材料二所示事件,在革命对象上有何不同?其意义或结果分别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并观察右图,说明中俄两国革命所选择的不同道路。
    (4)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结合上述国家的革命斗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本题信息:2013年山东省中考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 年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 主要考查您对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权利法案》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权利法案》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掌握武装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在文家市决策中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三湾改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927年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胜利会师。
2、过程:
(1)1927年10月,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3)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还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它是把马克思普遍真理通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历史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了党工作中心的第一次历史性转移。从中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事件:
 


井冈山会师(油画):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皇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国王是国家元首,但由议会掌权,国王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地位更突出。?
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为核心。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权利法案》的意义:
1.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的法律保障。
2.确立了议会的权力。
3.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推翻了封建王权对资本主义的阻碍;
2.保留了王位,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
3.君主立宪制为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经验。


英国权利架构图:

《权利法案》主要内容:
英国《权利法案》(theBillofRights),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内容并不多,只有短短的十三条: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的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与没收财产所做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法国大革命:
1789年5月由于财政困难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路易十六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但第三等级纷纷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6月,他们依然决定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路易十六准备用武力解散议会,巴黎人民于7月14日起义,攻占了法国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内容: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后来雅各宾派推翻吉伦特派,采取一系列恐怖统治措施,较为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制度,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1794年7月雅各宾派专政即被热月党人推翻,恢复共和制,也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拿破仑帝国:

1799年11月9日,在大革命中迅速崛起的年轻将军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掌握政权。在法国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官,后又改为终身执政官。
1804年12月2日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一世加冕。
拿破仑上台后,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步法典。
1814年3月31日联盟军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复位,史称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联军击溃。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覆灭。

法国大革命的几个阶段: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对比:
1、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之处:
(1)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
(2)性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3)都采取了适合国情的方式 ;
(4)都是资产阶级先以议会为阵地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进攻; 
(5)资产阶级都分为不同派别; 
(6)都经历了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 
(7)都经历过军事独裁。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之处:
(1)背景不同:
       ①封建专制程度不同:英国王权薄弱,并形成了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的民主传统,并且从民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转变;法国王权强大,典型的专制君主制国家。
       ②革命前的经济状况不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强于法国
       ③所面临的宗教背景不同:英国宗教阴影还很浓重,运用清教思想,法国启蒙运动后,理性取代蒙昧,运用启蒙思想。
       ④受启蒙程度不同(理念不同):英国注重传统;法国经历启蒙运动,注重自然性有反法联盟,革命阻碍大。
       ⑥土地情况不同:英国开展圈地运动,法国农民贫困化。
(2)任务不同:英国,政治革命;法国,政治革命与经济革命。
(3)阶级关系与革命方式不同:英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盟,更多的依靠军队;法国是自下而上地推翻王权,更多地依靠人民。
(4)解决政体问题不同:英国采用君主立宪;法国采用民主共和制。
(5)影响不同:
      英国:
       ①第一次具有世界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样也影响到了法国。
       ②确立的君主立宪体制、国会制度和政党制度影响深远。
       ③作为革命的巩固的工业革命更是意义深远。
      法国:
       ①确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为后世提供蓝本。
       ②资产主义制度冲击了整个欧洲大陆,促进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法国大革命胜利的意义:
1.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结束了法国封建统治,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2.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统治产生了极大影响,促进了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3.法国大革命为其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树立了典范。

拿破仑帝国的内外政策:

1、对内: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2)经济上,进行财政改革,建立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3)法律上,颁布《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典范。
(4)教育上,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
2、对外:
(1)反抗欧洲反法同盟,捍卫大革命成功果实,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了欧洲封建基础;
(2)后期侵略一些国家,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巴黎:


拿破仑帝国疆域:



发现相似题
与“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