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整编七十四师②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③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取得胜利④刘邓大军直插敌人心脏——大别山地区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整编七十四师②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③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取...” 主要考查您对

全面内战的爆发

孟良崮之战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全面内战的爆发
  • 孟良崮之战
  • 挺进大别山
  •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先后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了。


解放战争时国共的实力对比:
比较项目 国民党 共产党
军队 430万 130万
武器装备 飞机、大炮、坦克 小米加步枪
国土占有 3/4国土面积(大城市) 1/4国土面积(小城镇)
人口拥有 3亿多 1.3亿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全面进攻的计划: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主席在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极大增加了中国人民通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重要作战方针。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灭敌人十多万人,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的计划被粉碎了。
孟良崮战役:
是国共内战期间,陈毅、粟裕指挥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第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孟良崮战役:
1947年5月,国民党集结重兵进攻沂蒙山区,国民党王牌军全部美式装备的整编74师孤军冒进。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将74师包围在孟良崮地区。5月15日,华东野战军向74师发动总攻击。经过激战,解放军将74师3.2万余人全部歼灭,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


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的战争策略:
此战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战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这一战役的胜利,是在诱敌深入、持重待机,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于能应付各种可能情况的机动位置这一指导思想下取得的。关键的一着在于,前线指挥员粟裕善于分析敌情的变化,适时而准确地看出了强敌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了致命的弱点,从而当机立断,迅速抓住战机,毫不犹豫地定下“虎口拔牙”的决心;在战役指导上,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改变了攻歼侧翼之敌的习惯战法,果敢地采取了“中间突破”的大胆行动:利用山区的复杂地形,隐蔽地楔入敌人纵深,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分割包围,连续攻击,不给敌人以喘息整顿的机会;并且严密组织了主攻兵团与阻援兵团的配合与协同,从而达成了全歼和速决。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
目的:为了彻底的打破蒋介石在全国的战略部署,把战火烧到蒋介石占领区,进而减轻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的压力,并威胁蒋介石在全国的统治中心南京及武汉。

战局的扭转:
1.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南渡黄河,挺进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三军成品字形,驰骋中原,像三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中原防御体系, 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2.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了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3.林彪、罗荣桓指挥的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迫使敌人退守长春、沈阳等几个孤立的城市。
4.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河、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变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三大战役简况: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编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获敌指挥官
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1948年9月-11月 四十七万多人 东北全境 范汉杰
廖耀湘
淮河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五十五万多人 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等

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五十二万多人 华北全境 陈长捷等

三大战役的意义:
从战争规模和取得成果来看,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辽沈战役示意图: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全歼国民党最精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