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一点已经...” 主要考查您对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汉字与书法艺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他的书画都有很高的美术价值,尤以书法著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隶、草。他的书法自南朝以来就被朝野所重视,唐太宗李世民尤为酷爱,因而流行愈广,世称“书圣”。 《兰亭序》 《兰亭序》又称《兰亭帖》,行书字帖,王羲之33岁那年,与一些好友宴集会稽山阴之兰亭时所写。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至殿中侍御史。安禄山叛乱后,曾联络堂兄杲卿起兵抵抗,附近17郡响应,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后入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他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善于推陈出新。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范文澜《中国通史》中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据说书迹有18种之多。留存至今的仍然不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是他的代表作。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人。官至太子少师。他善书法,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禁中。穆宗时,有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佳话。据《旧唐书·柳公权传》载:“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不以为孝。外夷(指少数民族)入贡,皆别署货贝(准备专款),曰此购柳书。”唐文宗称他的字是“钟(繇)王(羲之)复生,无以加焉”。他学颜字,但能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了他们书法的不同特点。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笔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又吸取名家之长,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柳体”。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等。
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
发展变化 | 特点 | 代表人物 | |
楷书 | ①始于东汉。 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 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 魏晋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 初唐的欧阳询(欧体)、盛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 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
行书 | 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
草书 |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 笔画简约,钩连不断;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 |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魏晋以前中国的书法艺术基本属于自发阶段,魏晋以后,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在魏晋时代即已基本成熟,从此,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始于东汉,魏晋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经东汉至东晋,发展成熟。钟繇、王羲之的楷书,王羲之、王献之的草书以及王羲之的行书都是后世学习的范式,这些书体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2、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
(1)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
①始于东汉。
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
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④唐代以后,渐趋衰弱,但也不乏能手。如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2)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实用性不强,但却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3)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最突出的代表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与“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