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政治

首页
  • 判断题

    判断改错
    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辩证否定就是全盘肯定一切,或全盘否定一切。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抛弃。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政治判断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一帆(高中政治)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判断改错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发展的趋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创新的社会作用

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创新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发展的趋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创新的社会作用
  • 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创新

 新事物含义: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含义: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正确认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区别 从新事物自身看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从新旧事物的对比看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从社会历史领域看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联系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方法论 ①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1)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2)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把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其根本标准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
(3)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警示:

确定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理解发展的实质的首要问题;认识发展的实质,需要把发展与一般的运动变化区别开来,需要弄清发展与事物量变、质变的关系。
(1)判断事物新旧不能停留于现象、应该深入到本质,不能孤立地看形式、更要全面地把握其内容,“新瓶装旧酒”的寓意就在于新的形式掩盖了旧的本质。
(2)越是带有新的形式的旧事物,越不容易辨认,常常带来更大的危害,在高考中曾出现过以漫画的形式考查“电脑算命”的现象。


唯物辩证法含义: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形而上学含义:

指事物的本质、道理、规律。形是表象、外在的意思,形而上学就是超越表象,找到人眼不可见的、高于表象/现象、对表象/现象起着决定作用的规律。
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有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位移)。由于反感教条主义的只讲形式,不究实质,黑格尔把形而上学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因此形而上学也可以表示教条主义,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远不变的。马克思沿用了黑格尔的这种定义。
在孙正聿的《哲学通论》中叙述如下:人们通常是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其一,是在近似于“哲学”的意义使用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一种追求和论证超验的“存在”即超越经验的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的理论。由于传统的思辨哲学家都把“哲学”视为关于超验的世界统一性的理论,所以他们也在这个意义上把“形而上学”视为哲学的同义词或代名词。其二,是在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指一种以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哲学理论,是指一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根本区别:

辩证法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强加于事物的
否定和肯定的关系 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能够包含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否定一切,要么肯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联系的关系 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扬弃” 是联系和发展环节的中断,不是“扬弃”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是根本分歧。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是根本分歧。

辩证否定:

(1)辩证否定的内涵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4)辩证否定的意义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形而上学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易错点: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提醒:
①肯定一切是错误的。因为它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肯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
②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也是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另一种表现。

坚持辩证法:

(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青年学生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3)我们要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4)把辩证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5)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坚持辩证法要以坚持唯物主义为基础。


辩证法:


辩证法的主要派别:

①唯心辩证法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不断的变化发展的
②唯物辩证法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不断的变化发展的



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总之,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正确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创新的启示:青年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超越;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创新的哲学依据:

(1)从唯物论角度: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精神。
②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从辩证法角度:
①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③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成规陈说,善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3)从认识论角度: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高考警示:

创新的社会作用往往结合国家科技进步、企业管理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考查。应注意以下两点:
(1)创新的社会作用不能忽视,也不能夸大,应认识到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创新的社会作用可从不同角度分析,必须防止思路不清、表述混乱的现象。


辩证的否定含义: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辨证否定观的特点: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辨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辨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辨证的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辨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事物的发展就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即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就割裂了事物的联系,使事物发展中断。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辩证否定:

(1)辩证否定的内涵: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4)辩证否定的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原因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②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易错点:创新是人们思维的结果
提醒:不能认为创新是人们思维的结果。创新离不开人的思维,但创新归根到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启示:

(1)作为青年学生,在日常自我培养过程中要敢于大胆质疑。有怀疑就有批判,有批判就容易发现真理。勤思多问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我们要敢于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胡乱怀疑。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


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发现相似题
与“判断改错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判断:_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