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后,由于移动速度慢、带来的雨量大,因而造成了巨大灾害。据此回答1~2题。
    1.下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台风“莫拉克”成因的是


    [     ]


    A、A
    B、B
    C、C
    D、D
    2.台风“莫拉克”给福建造成了重大的灾害,造成台风灾害的主要是

    [     ]


    A.沙尘暴天气
    B.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C.地震、海啸
    D.狂风、赤潮
    本题信息:2012年吉林省期中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胡丽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后,由于移动速度慢、带来的雨量大,因而造成了巨大灾害。据此回答1~2题。1.下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 主要考查您对

高、低压与天气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高、低压与天气
  •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低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高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气旋与反气旋对比:

水平气压与风向对比:

 


高压和低压的识别:

气旋、反气旋的低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可以用左右手定则进行判断: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生态建设:
2.生态破坏: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2.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在扩大。
发现相似题
与“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