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两个界面:_________界面和__________界面,并根据这两个界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甲图中A、B、C分别代表: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3)根据乙图简述地震波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每年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每年缩短到440天,由此判断地球自转速度正在逐渐_____(变快或变慢)。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极难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两个界面:_________界面和__________界面,并根据这两个界面把...” 主要考查您对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地球的内部圈层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1、生物演化史:

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
生物发展阶段:
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
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
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
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2、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

3、人类演化与环境:

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地震波内部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圈层

范围

特点

地壳 莫霍面以上 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幔 莫霍与古登堡面间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地震波概念: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分类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着所通过物体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

较慢

固体


不连续面:

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岩石圈的范围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依据: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地壳与岩石圈的关系:


发现相似题
与“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