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小王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月工资收入3500元。刚工作就购买了一套面积168平方的高档住宅,每月支付房屋贷款2000元。工作半年后小王又贷款购买了一辆福特汽车,月支付贷款1000元。
    材料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经济却并未受到严重冲击,究其原因就是我国政府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一方面加大调整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同时积极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保证商品价格的基本稳定,最终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7%上升为51.9%,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保证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1)结合材料一,谈谈小王应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0122期中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极难 来源:吴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材料一:小王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月工资收入3500元。刚工作就购买了一套面积168平方的高档住宅,每月支付房屋贷款2000元。工作半年后小王又贷款购买了一辆福特...” 主要考查您对

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物价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攀比的消费心理

量入为出,适度的消费观

避免盲从,理性的消费观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 物价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 攀比的消费心理
  • 量入为出,适度的消费观
  • 避免盲从,理性的消费观
  •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反之,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3、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增加居民收入,农民收入,完善社保,缩小城乡差距。
3、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物价上涨对不同消费群体影响是否相同?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但物价变动对不同消费群体影响是不同的。对高收入群体来说,物价上涨虽然会增加他们的消费开支,但对其消费水平影响不大;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生活必需品(如食品消费等)的支出在其消费总支出中会占据较大的比重,相比之下高档品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据的比重较小,物价上涨对其消费水平影响较大。

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制约。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降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但是如果物价持续下跌,出现过度的通货紧缩现象,也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限制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从而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其实,消费水平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而不是取决于物价水平。此外,家庭消费水平还与家庭人口数量有关。──般来说,在包括收入水平在内的其他所有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提高,则家庭消费水平降低;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下降,则家庭消费水平提高。


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


攀比心理含义:

指消费行为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攀比心理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消费心理的表现  特点 态度
攀比的消费心理 炫耀性 有弊端,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知识点拨:

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作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我们不提倡的是盲目从众,以及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


攀比的消费心理:


适度消费的含义:

适度消费也称合理消费。是指在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的消费。


做理智的消费者:

内容

基本要求

错误表现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1、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超前消费

2、过于节俭的滞后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有主见,保持冷静的头脑

1、消费时跟风随大流

2、情绪化消费

3、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环境立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铺张浪费,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缺少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


怎样理解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包括不超前消费和不滞后消费两层意思。
量入为出是要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是适度消费的重要内容。量入为出不能理解为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量入为出是一种计划消费行为,包括利用储蓄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还要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勤俭节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钱省着花,而是指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合理消费。
反对超前消费与坚持适度消费是一致的。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超前不能仅仅局限在现有收入上,还应考虑收入的动态因素(预期收入)。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能力消费,却硬与别人盲目攀比,就是超前消费。

不能认为适度消费就是限制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既不能超前消费也不能过于紧缩消费。
适度消费的意思是强调消费应该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的收入水平,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这种消费原则既反对铺张浪费,也反对过于节俭。适度消费包括不超前消费和不滞后消费两层意思。如果过度节俭,或者限制消费,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所以我们不能把适度消费和限制消费等同起来。


做理智的消费者:


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吗?

不一定。贷款消费是通过信贷等方式把只有未来才能消费得起的内容移到现在进行消费的行为。对此要进行辩证分析:如果信贷消费是依国情及自身实际而进行的,并且未来有还贷的能力,那么就属于适度消费;但是如果超越了这种可能,那么就属于超前消费。



做理智的消费者:

内容

基本要求

错误表现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1、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超前消费

2、过于节俭的滞后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有主见,保持冷静的头脑

1、消费时跟风随大流

2、情绪化消费

3、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环境立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铺张浪费,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缺少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


知识点拨: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求我们要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做理智的消费者: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做理智的消费者:

内容

基本要求

错误表现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1、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超前消费

2、过于节俭的滞后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有主见,保持冷静的头脑

1、消费时跟风随大流

2、情绪化消费

3、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环境立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铺张浪费,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缺少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是否过时辨析: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一种消费观念,任何时候都应提倡,在扩大消费的背景下也不过时。

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限制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理智消费中一个难点问题。目前,有些学生会认为,今天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再讲艰苦奋斗有些过时了。特别是前面讲贷款消费、预期消费,而这里又提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似乎不太一致。 对此,可以从四个角度加以说明: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并且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从现实国情的角度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是一个永远倡导的精神。
三是从个人成长角度看,懂得艰苦奋斗,才能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四是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的关系的角度看,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强调不要浪费。


做理智的消费者: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一:小王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月工资收入3500元。刚工作就...”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