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物理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厨房里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厨刀刀口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C.洗碗时,油花飘在水面上,说明油的密度比水小
    D.在水中下饺子,饺子不会被煮焦;在油中煎饺子,饺子易被煎焦,说明油的沸点比水高

    本题信息:物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有关厨房里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厨刀刀口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C.洗碗时,油花...” 主要考查您对

沸腾及沸腾的特点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办法

扩散现象

密度及其特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沸腾及沸腾的特点
  •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办法
  • 扩散现象
  • 密度及其特性

沸腾:
(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的条件:温度必须达到沸点;需要不断吸热

(3)液体沸腾的特点:在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4)气压与沸腾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探究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提出问题

1.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2.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吸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猜想与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间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如图: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间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记录



分析数据:


实验结论: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水沸腾现象及注意问题的解决方法:
l. 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
(1)沸腾前,在水中出现小的气泡,随水温升高而变大,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变小,未到液面就消失,同时,水温持续上升;
(2)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沸腾后,水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3.注意事项:
(1)实验中尽可能取较少的温水进行实验,且最好在烧杯上加一个盖,这样可以减少加热时间
(2)实验中若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是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或受大气压影响。
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②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③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②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③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和减小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增大压强
(1)刀斧、切削T具的刀都是磨的很薄,钉子、针、锯齿等的尖端加工得很尖等,这些都是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增大压强的。
(2)刹车时必须用力握住车闸;农民犁地时为了犁的深些往往找个人站在犁耙上等都是用增大压力的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2.减小压强
(1)高楼大厦的墙基很宽、坦克和履带式拖拉机、载重汽车装有很大的轮子、铁轨下铺上枕木、滑雪时穿上滑雪板、在烂泥地上铺木板等都是采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
(2)现代建筑中,广泛采用空心砖来减小对地基的压力等是采用减小压力的办法来减小压强。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  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牛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
(3)扩散现象足两种物质的分于彼此进入对方,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
(4)气体、液体和同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
5.  扩散现象的物理意义
    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用密度不同的同种气体实验,扩散也会发生,其结果是整个容器中气体密度处处相同。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份。
    在扩散过程中,气体分子从密度较大的区域移向密度较小的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掺和,密度分布趋向均匀。在扩散过程中,迁移的分子不是单一方向的,只是密度大的区域向密度小的区城迁移的分子数,多于密度小的区域向密度大的区域迁移的分子数。
6.  扩散现象的实质
   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内迁移现象。从微观上分析是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的结果。由于不同空间区域的分子密度分布不均匀,分子发生碰撞的情况也不同。这种碰撞迫使密度大的区域的分子向密度小的区域转移,最后达到均匀的密度分布。
判断扩散现象的方法
   确认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扩散现象时,关键是要看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还是由于宏观的机械运动形成的。由于分子运动而自发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就不属于扩散现象。例如,秋天,桂花飘香属于由于分子运动而形成的扩散现象,而冬天,雪花飘扬是由于雪花受重力和风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它不属于扩散现象。
热和能,能源知识梳理:

密度:
项目 密度
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单位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这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kg/m3=10-3g/cm3。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意思为1m3的水的质量是1000kg
公式 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m/V,由此可得两个变形公式为m=ρV、v=m/ρ
作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可用来鉴别物质,如水的密度为ρm=1.0×103kg/m3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的含义:
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f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不变的,而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如对于铝制品来说,不论它体积多大,质量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都是不变的。

2.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平时习惯卜讲 “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有关厨房里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拧开醋瓶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