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当地时间12月7日10时加分左右在有“环保之城”美誉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加峰会。
    材料二:众所周知,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的80%。
    材料三:

    (1)丹麦地处______,其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美国属于______国家,中国属于______国家,应该带头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国家。
    (3)据科学家研究发现,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的排放。
    (4)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知,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印度的_____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是___(国家)。
    (5)有关下面的日常活动中,对缓解温室效应,没有起显著促进作用的是
    [     ]

    A.出门的时候有一贯随手关灯的好习惯
    B.优先选择和购买超市里的绿色食品
    C.去超市随身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D.相当频繁地革新或者升级换代各种家庭日用品
    本题信息:2009年同步题地理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爨景波(初中地理)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当地时间12月7日10时加分左右在有“环保之城”美誉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 主要考查您对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欧洲西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欧洲西部
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造成影响:
1.积极影响:为人类活动提供方便,农业方面有助于农作物生长,高产等;工业方面,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第三产业方面,尤其是服务业方面,为人类提供更好服务设施安全性。
2.消极方面:恶劣的气候现象给人类带来不便甚至灾难,对人类出行产生影响。譬如强令空气南下会带来寒潮,随之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对人类活动实为不便。但有些灾害也有一定积极作用,譬如寒潮过境可净化空气等。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气候对人类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1.气候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影响(如南船北马等)
2.气候对传统建筑的材料和风格有影响(如房子结构、房子朝向、建筑的高低,墙体的厚薄等)
3.气候对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影响(广东喜茶,湖南喜辣,东北喜大蒜、面食等)
4.气候灾害(如寒潮、台风、冰雹、洪涝干旱等)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害
洪水灾害: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大多具有较高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通常指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南北对话:

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成为“南北对话”。


发达国家的特点:
1.人均GDP高;
2.工业技术先进;
3.科学技术先进;
4.社会福利高。

发展中国家特点:
1.技术低下,主要依靠资源出口;
2.人口众多,人均GDP不足;
3.医疗水平、社会福利差。
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南北差距的原因及改变措施:
1.历史原因:近代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剥削和侵略;
2.根本原因:贸易不公平,南北经济合作中存在剪刀差。
3.改进措施:发展中国家应当改进生产方式,开发新兴产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发达国家街景:


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埃塞俄比亚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非洲农作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主产苔麸,次有大麦、小麦、高粱和玉米。世界咖啡原产地,产量居非洲第二位。有豆类、努格(油菊)、油菜、棉花、芝麻和亚麻等,特产恰特和葛须。非洲牲畜数量最多的国家。除牛、羊、马、驴、骡、骆驼外,还饲养高山珍兽灵猫。食品加工和纺织为主要工业部门,还有制革、制鞋、化工、木材加工、水泥、炼油、钢铁、农机具修配工厂。少量开采金、铂、锰和盐,还有石油、天然气、铜、石棉等矿藏。水力和地热资源丰富,尚少开发。农牧产品占出口总值95%以上,咖啡、皮张、蔬菜、油料、豆类为主要出口货物。进口以机器、车辆、化工产品、原油、纺织品为大宗。亚的斯亚贝巴通邻国吉布提港的铁路,是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
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门格斯图执政时期因内乱不断、政策失当及天灾频繁,经济几近崩溃。埃革阵执政后,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恢复较快,1992-1997年经济年均增长7%。1995年起实施《和平、民主与发展五年规划》,加快结构调整改革,颁布并修订投资法,以吸引国内外私人投资,扩大就业,减轻贫困,消减赤字,力争国民经济持续发展。1998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埃将大量发展资金用于战争,加之西方冻结援助,外国投资锐减,又遇严重旱灾,粮食大幅减产,经济发展受挫。2001年,以埃厄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为契机,埃政府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2002年,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计划》,先后采取修改投资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税和银行利率、加强能力建设、推广职业技术培训等措施,获国际金融机构肯定。但2002年因旱灾严重,经济增长率放缓,翌年有所恢复。2005年以来,政府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出口创汇型产业、旅游业和航空业,吸引外资参与埃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
欧洲西部:
西欧地区包括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这里是欧洲大陆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欧地区地处自然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区,温和的海洋性气候滋润了这里的土地。
西欧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面积93万平方千米。地形以平原为主,次为高原;山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英国西北和法国东南。有世界最繁忙的海运通道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以及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风带内,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均匀。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发达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

欧洲西部主要地理信息:
1.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本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国,统一货币叫欧元。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工业分布密集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区。
3.发达的畜牧业: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大西洋东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多汁牧草,草场广布,本区的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著名的乳畜大国。
4.主要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多瑙河下游平原)、河流(莱茵河、多瑙河)、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亚平宁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岛屿(大不列颠岛)、半岛(南部自西向东依次为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及海峡(黑海、土耳其海峡、爱琴海、亚得里亚海、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北海、波罗的海)。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5.本区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内陆及伊比利亚半岛内部为温带大陆气候,阿尔卑斯山脉为高原山地气候。
6.欧洲西部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中部阿尔卑斯山脉是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


欧洲西部政区图:


多瑙河沿岸风光:

发现相似题
与“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当...”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