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问答题
    为什么宋元时期的文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晓姗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为什么宋元时期的文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宋词和元曲

宋元的绘画和书法成就

指南针和火药的运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宋词和元曲
  • 宋元的绘画和书法成就
  • 指南针和火药的运用
活字印刷术:
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原来的正版雕刻改为胶泥雕刻烧制的单字,再排版印刷,省工省力,成本较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所以推广很快。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欧洲直到400年后才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的特点:
经济省时节省雕版费用,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和意义
1、传播:
东传至朝鲜、日本,西传至埃及和欧洲,逐渐发展成为金属活字印刷。
2、意义: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做用。


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升:
 

相比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的优点:
雕版印刷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没有了作用。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被称为长短句。词源于民间,始于唐朝,兴于五代,而盛于两宋。由于两宋在词的发展上达到巅峰,因此,词多被称为“宋词”。

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是当时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

宋词繁荣的原因:
1.宋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人们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只用韵律及严的诗歌已经不能充分表达,于是词这一形式广为流行。
2.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使得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比诗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在他们手中,词被用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写作特点:

时代 类别 作者 代表作 特点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南宋 辛弃疾 《破阵子》 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元曲 关汉卿 悲剧《窦娥冤》 题材和形式都多样化,塑造人物形象鲜明,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激昂的战斗精神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973年,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此时的李煜仍对宋王朝抱有幻想,希望通过纳贡保全自己父兄的基业,一面派兵消极抵抗,一面向宋太祖求和。然而,宋太祖却提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宋军攻破金陵,俘虏了李煜,南唐灭亡。
可以看出,李煜的政治生涯及其惨淡,和他性格软弱,优柔寡断有关系,然而也这是这样的性格,造就了他辉煌不朽的诗词。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其中以《虞美人》最为著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李煜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但是,他的那些不朽的著作流传下来,被一代代人千古传诵。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的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反应出了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1.宋元经济在“隋唐盛世”基础上继续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的重要前提;
2.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
3.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增多,促进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4.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一方面我国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
5.宋元统治者的开明政策,宋代统治者重文轻武的策略,是文化高度繁荣;元朝统治者积极吸收汉文化和儒家思想,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宋元时期的绘画和书法成就: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突出体现了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宋代:1.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元代: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人称“神品”。
书法:
宋代:“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赵孟頫既是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清明上河图》:
 

指南针和火药的运用:
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有相关记载,唐朝末年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2.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3.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指南针的应用: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意义: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全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的应用:
火药的起源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末事情开始应用与军事,北宋时期,政府在东京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知道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


指南针:
 



国外伟人对中国四大发明的评价:
国外的伟人们对中国的四大发明给予了高度评价,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导师马克思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虽然没有提到造纸术,但是正是它为印刷术的产生和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
发现相似题
与“为什么宋元时期的文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____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