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读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黄河三角洲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市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也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的发祥地,简要分析该市发展反
    季节蔬菜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湖南省模拟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读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略图,回答下列...” 主要考查您对

河流的综合开发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河流的综合开发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田纳西河、长江为例):

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防洪
长江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造成洪灾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因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如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造林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围湖造田等)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日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人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造成的毁灭性灾害。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乱的巨大损失。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
(2)发电:长江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量大。建成后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长江流域特别是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不中。修建三峡水电站对于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3)航运: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从而使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运输成本可降低1/3
(4)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到华北)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1)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因落后,特别是人多地少,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移民环境容量不足,这是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
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加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给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难度和障碍
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可能会留下闹返迁的后遗症,成为影响地区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2)移民安置条件
三峡地区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从宏观、库区移民结构、土地资源三方面分析)
三峡移民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使得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工作有足够的时间从容进行
三峡移民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国的支援。对三峡库区移民,国家首次实行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
(3)开发性移民
过去水库移民长期沿袭按被淹没的实物量,向移民一次性发放赔偿费的做法。由于没有帮助移民开发新的生产出路,等赔偿费用完,移民的生活往往仍没有着落,从而产生种种问题和矛盾。
开发性移民也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即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广辟生产安置门路,拓展环境容量,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1)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中下游:
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调节局地气候。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还可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库区:
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
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
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区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三峡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等

(2)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一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淹没耕地、文物古迹、水生生物
二是影响较大,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如水土流失问题、泥沙问题等
三是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水库地震、陆生动植物的影响等

(3)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总的来说,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奇峰秀色还在,峭壁陡岩尚存。建成后还会出现新的景观。
通过迁移重建、原地保护、开发新的旅游区等加以保护。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位置:和江的入海处,沿海的中间位置,京沪、沪杭铁路相接
城市特点:最大城市、最大工业基地、商业中心和重要出口基地
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广阔的经济腹地、高素质的劳动力、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规模的扩大人口规模扩大用地规模扩大
(2)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道路狭窄、交通阻塞;居住拥挤;绿化面积小、环境质量差;用地紧张。用地趋于饱和,而上海市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性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因此,建设新区,成为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2.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
(1)浦东新区的开发条件和作用
浦东新区的开发,一方面解决上海市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另一方面,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开放为上海发展提供了历史的机遇
浦东新区位于贯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东侧,东临东海,北临长江。由于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经济发展落后于上海市区
浦东地形平坦,河渠纵横,能够满足城市新区建设对大规模、低成本土地开发的需要,浦东与上海繁华的闹市邻近,只要解决越江交通问题,就能使新区与老城区连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
浦东新区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浦东新区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结合作的布局形态,即沿黄浦江南北发展轴,在现状基础上,向纵深组团发展,形成多核心、开敞式模式
(3)浦东新区的发展
兴建了大批基础设施骨干工程,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格局基本形成;工业是浦东新区的主要支柱,已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现相似题
与“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