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廷同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中国制造的首台机车——“中国火箭号”1882年,唐胥铁路修理厂的工人,根据英国工程师的几份设计图纸,利用矿场废旧材料制成。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材料四  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鹰厦铁路初建为战备线,线路技术标准低。
    2005年9月,福厦铁路开工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它连接了福州和厦门,全线设14个站,全长273公里,总投资超过144亿元,于2010年建成通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四及历史背景,分析建设鹰厦铁路、福厦铁路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福建省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 主要考查您对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近现代铁路与公路

“蒸汽时代”的到来(瓦特和蒸汽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第一个五年计划
  • 中国近现代铁路与公路
  • “蒸汽时代”的到来(瓦特和蒸汽机)

第一个五年计划含义:

简称“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强烈愿望。第一个五年计划制订后,对三大改造、基本建设、工农业发展和交通便捷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得中国的近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1)1949年-1952年,党和政府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在当时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封锁之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
2、时间与目的:
1953年-1957年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建设成就: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③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⑦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一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中,重工业在东北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

1.历史因素:东北地区的工业在民国就有发展,并且受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波及较少,工业基础好。
2.地理因素: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着优质的煤、铁资源。
3.政策因素:中共的制订的正确的方针。 4.外国因素:苏联对中国援助,由于苏联离东北地区最近,便于交流的展开。


交通事业的发展:


铁路,更多的铁路:

1、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
2、1888年,总长2000米的宫廷专用铁路落成。火车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3、甲午战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修铁路,修更多的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由于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其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魏源在其编撰的《海国图志》中都介绍了当时外国的铁路、火车等科学技术信息。
(2)铁路在中国的起步伴随着列强的侵略:
1874年,英美两国商人合资开设了“吴淞道路公司”,买下了今河南路桥堍到吴淞一带的田地,在未获清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偷偷修起了铁路──淞沪铁路,1876年7月3日,淞沪铁路的上海江湾段正式通车,不到一年,淞沪铁路乘客就已经超过了15万人次。但是由于遭到清政府的反对,不久这条铁路即被拆毁。
(3)伴随中国近代化的步伐,第一条铁路诞生了:
1878年,河北开滦煤矿开掘了第一口竖井,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中国自己制造了第一辆机车。
(4)中国铁路的发展与中国人的自强奋进息息相关:
京张铁路是詹天佑独立主持并胜利建成的连接北京和张家口的一条铁路,全长200多千米。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
(5)铁路建设的发展与民族独立、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民国时期铁路发展缓慢。新中国建立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相继建成了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成昆铁路、兰新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筑路工人又开始挑战“世界屋脊”,开始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经跃居到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蒸汽机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的共同作用:

首先是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瓦特蒸汽机出现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其次是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社会结构被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所取代。再次是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蒸汽时代”的到来:

 1、背景:
(1)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18世纪中期,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3)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迅速扩大;
(4)18世纪中期,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过程:
(1)18世纪60年代,瓦特研制出新蒸汽机;
(2)80年代,瓦特又制成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
3、瓦特蒸汽机问世的意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1)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自此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形成。
(2)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瓦特蒸汽机应用于运输业中,导致蒸汽轮船和机车出现,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变化,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4)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