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云南省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文文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 主要考查您对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
商鞅制定的刑法非常严苛,如百姓违犯法律规定,在路边倒垃圾,就要被砍去双手,如盗窃牛马者要处以死刑。商鞅推行的法律体现了轻罪重罚的思想,迫使人们遵守规矩,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史书记载,商鞅一次在渭水边处决了七百多人,渭水为之变赤。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连坐法”的推行以及轻罪重罚、什伍户籍制度及征收户赋,劳役沉重与“燔诗书”等法令一起,对全国城乡人民布下了一张严密的监察网,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
(3)变法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如二十等爵制明确规定按爵位高低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等。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5)焚烧史书,蔑视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6)倡导君主独裁,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