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化学

首页
  • 填空题
    今年我省遭遇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旱灾地区的饮用水问题备受关注.漂白粉是旱灾地区应急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钙(CaCl2)和次氯酸钙[Ca(ClO)2].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缓解旱情,气象部门适时实施人工降雨,下列物质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__(填序号)
    A.干冰  B.CO2C.冰  D.水
    (2)漂白粉属于______(填序号)
    A.化合物  B.单质    C.纯净物  D. 混合物
    (3)家用漂白粉的消毒原理是: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Ca(ClO)2]与水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次氯酸(HClO)和另一种物质,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试写出次氯酸钙[Ca(ClO)2]与水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孝感化学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今年我省遭遇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旱灾地区的饮用水问题备受关注.漂白粉是旱灾地区应急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钙(CaCl2)和次氯酸钙[Ca(ClO...” 主要考查您对

水的净化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文字表达式

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氧化碳的用途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水的净化
  •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 文字表达式
  • 纯净物和混合物
  • 二氧化碳的用途

定义:
清除水中不好的或不需要的杂质,使水达到纯净的程度。

四种净化水的方法,原理,作用:

净化水的方法 原理 作用
沉淀 食难溶性的杂质沉淀下来,并与水分层 使难溶性大颗粒沉降或加入明矾,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沉降
过滤 把液体与难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分离 除去难溶性杂质
吸附 利用物质的吸附作用,吸附水中一些难溶性杂质,臭味和色素 除去难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臭味和色素
蒸馏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 除去可溶性杂质,使硬水软化

水净化的方法:
吸附,沉淀,过滤,蒸馏,杀菌

吸附:常用明矾和活性炭,明矾溶于水后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活性炭不仅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还可以吸附在水中有异味的物质和色素
沉淀:水中悬浮物别吸附后形成密度大的颗粒,从而使杂质沉淀
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杀菌:常用杀毒剂:漂白粉,氯气以及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等

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较高的是蒸馏。综合运用时,按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的顺序操作净化效果更好

加絮凝剂(明矾)与活性炭净水的比较:
净化水的方法 原理 能除去的杂质
明矾净水 明研溶于水后形成胶状物质,对杂质进行吸附,将微小颗粒吸附在一起形成大的固体颗粒而沉阵下来 不溶于水的微小固体颗粒
活性炭净水 利用内部疏松多孔的结构来吸附水中的微小颗粒和一些可溶于水的杂质 不溶于水的微小固体颗粒和部分能溶于水的杂质以及气味,颜色等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图及步骤
1、净化过程图
 

2、自来水净化步骤
①从水库中取水。
②加絮凝剂(主要是明矾),使悬浮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
③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使水澄清
④将沉淀池中流出的较澄清的水通入过滤池中,进一步除去不溶性杂质。
⑤再将水引人活性炭吸附池中,除去水中的臭味和残留的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⑥细菌消毒(常用通入氯气的办法)。它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因为除去病菌的过程.就是把病菌变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⑦杀菌后的水就是洁净、可以饮用的自来水,通过配水泵供给用户,但水中仍然含有可以溶于水的一些杂质,所以还是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2)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

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

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常见错误 违背规律
写错物质的化学式 客观事实
臆造生成物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写错或漏泄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质量守恒
漏标多标“↑”、“↓”符号 ——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
(1).“△”的使用
①“△”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②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 K2MnO4+MnO2+O2↑。
③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
 
(2)“↑”的使用
 ①“↑”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③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
④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3)“↓”使用
①“↓”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
③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

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

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③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

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概念: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步骤:
(1)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2)注:注明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光照,通电等]

混合物:
(1)概念: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有固定的组成,各成分保持自己原有的化学性质。
(3)常见的混合物:空气、合金、矿石、溶液等。
(4)混合物的提纯:混合物经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可以提纯。

纯净物:
(1)概念: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纯净物的分类:纯净物根据物质组成的元素种类,分为两大类:单质和化合物。


纯净物和氧化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宏观: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微观: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区别 由同种物质组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组成是固定的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组成是不固定的
 特点 ①具有固定的组成
②具有一定的性质
③有专门的化学符号
①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②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③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
分离方法 组成固定,不需分离;若需将化合物分成几种单质,则必须通过化学方法才能实现 物理方法:
筛选
过滤
蒸馏
实例 氧气,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空气,粗盐,蔗糖水
联系 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自然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通常的纯净物是指含杂质很少的具有高纯度的物质。两者间的关系为

对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的理解:
(1)混合物概念:混合物可以看作是由几种纯净物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由于混合物的组成一般不固定,所以往往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2)纯净物概念: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

 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
(1)混合物:石油、煤、天然气、洁净的空气、生理盐水、矿泉水、汽水、碘酒、白酒、双氧水、盐酸、合金等都是混合物。
(2)纯净物:水银、烧碱、纯碱、胆矾、液态氧、液态氮、蒸馏水(纯水)、干冰、冰水共存物、金刚石、石墨、生石灰、熟石灰、氯化钠、氧化铁等都是纯净物:
 


物质的分类示意图:

二氧化碳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比空气重,可用于灭火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它做制冷剂或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4.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中毒:
       二氧化碳中毒是人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所出现的昏迷及脑缺氧情况,一般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人即有轻度中毒反应;当超过3%时,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超过6%时,就会重度中毒甚至死亡。
(1)征状
中毒主要征状有:头痛、头愫晕、耳鸣、气急、胸闷、乏力、心跳加快,面颊发绀、烦躁、谵妄、呼吸困难,如情况持续,就会出现嗜睡、淡漠、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2)补救
打开门窗、通风孔,抢救者才可进入。将病人救出后,在空气新鲜处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吸氧(避免高压、高流量、高浓度给氧,以免呼吸中枢更为抑制),开始1~2L/分,随病人呼吸好转逐渐增大给氧量(4--5L/分),以至采用高压氧治疗。(最好是纯氧)
吸入兴奋剂:多种兴奋剂交替、联合使用,如洛贝林、山梗菜碱等。
防止脑和肺水肿:应用脱水剂、激素,限制液量和速度,吸入钠的份量亦应限制。
对症治疗:给予多种维生素、细胞色素C、能量合剂、高渗糖,以防感染。
抢救同时要留意有没有其他有毒气体存在,如一氧化碳等。
发现相似题
与“今年我省遭遇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旱灾地区的饮用水问题备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