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历史是由许多细节构成的故事,我们可以在读故事中进行历史的分析和说明。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幕。3月28日,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作了长达30分钟的即席发言,慷慨论辩,申明中国对山东的主权。2月15日,中方冲破日本代表团的重重阻挠,将有关文件和说贴送达各国代表团,力争守卫国家主权。4月30日,巴黎和会仍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5月1日,顾维钧他们向英法美三巨头会议提出强烈抗议,并将中方的立场公诸报端。北京学生得此消息,5月4日发起大游行,开启了近代中国那场划时代的爱国运动。就在同一天,顾维钧他们再次向五大国提出措辞强烈的抗议,并且在会上当场宣读抗议宣言。此后,外交官们反复奔走磋商,但是无果。6月28日下午3时,《凡尔赛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并且发表拒签宣言,同时致电北京政府:“大会专横至此,竟不稍顾我国纤微体面,曷胜愤慨!”
    拒签使山东问题成为中日间的悬案。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美、法等国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对日本施加了巨大外交压力;中国外交官也付出了他们的智慧、专业能力和巨大劳动,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马小军《1919:一个人和他的国家》


    请回答:
    (1)从材料来看,“近代中国那场划时代的爱国运动(即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划时代”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顾维钧为代表的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艰苦努力,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第二段材料,中国能够在华盛顿会议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隔90年,国际会议是否还会“不顾我国体面”?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09年江苏中考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历史是由许多细节构成的故事,我们可以在读故事中进行历史的分析和说明。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幕。3月28日,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作了长达30分钟的即席...” 主要考查您对

五四爱国运动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五四爱国运动
  •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 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是一战时期日本强迫袁世凯签订的卖国条约。一战爆发后,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向袁世凯秘密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主要内容:中国政府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等。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目的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了除了第5号以外的全部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由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二十一条”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阶段。革命性质的确定主取决于革命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任务、结果等因素。
1、相同点:
(1)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为主要矛盾;
(4)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6)革命主力:人民群众。
2、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
(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
(4)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广度、深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充分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核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5)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爱国运动
1、国际方面背景: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国内方面背景:
阶级矛盾加深,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导火索: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4、时间:
1919年5月4日
5、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阶段: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北京大学等校的三千名青年学生学生以罢课和游行示威的形式进行斗争。
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6月底,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运动,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段登上政治舞台。
7、结果:
取得了初步胜利。
(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免去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和合约上签字。

“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就是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精神,是不畏强暴、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勇于抗争的精神。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实现的具体途径,而所有这些,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也是五四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也曾指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原因:
1.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其杰出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2.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以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参加运动,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领导力量。如李大钊、陈独秀,他们指导运动的武器,已经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巴黎和会:
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是协约国一方的分赃会议。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


凡尔赛会议的实质:
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各国:

凡尔赛体系确立后留下的主要矛盾:
1.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对德国的过分削弱导致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
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均导致矛盾;
3.帝国主义国家和苏联的矛盾;
4.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2.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3.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4.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5.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等。

巴黎和会的影响:

1.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独立和完整,加重了德国人民的负担,激起了德国人民的仇视。
凡尔赛会议三巨头:

左起劳合·乔治,克里蒙梭,威尔逊
历时92年,德国终于将一战战争赔款全还清:
据德国《明镜周刊》2010年9月28日报道,2010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按照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德国政府需要支付269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9.6万吨黄金。但到1929年,这笔赔款被减少到1120亿金马克,必须在59年内付清。从1924年到1930年间,德国被迫发行大量外国债券以筹集这笔巨额赔款。1929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德国于1931年暂停了每年偿付的赔款。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拒绝恢复偿还赔款。但在1953年的伦敦国际大会上,西德同意承担德国二战前发行的国际债券偿还责任。
按照伦敦大会规定,可以待德国实现统一后开始偿还赔款,只是要先行支付一笔利息。柏林墙倒塌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此后德国开始偿还这些国际赔款,直到2010年10月3日还清最后一笔赔款。自一战战败后,德国历时92年才完全还清赔款。
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巴黎和会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华盛顿会议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五国海军条约》:

《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海军条约》于1922年2月6日签字。条约有效期至1936年12月31日。《五国海军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签约规定了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美英两国各为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为17.5万吨。通常称为5:5:3:1.75:1.75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

《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华盛顿会议的实质:
巴黎和会的继续,帝国主义之间分赃不均的调整,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华盛顿会议只是帝国主义利益的局部调整,不能消除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九国公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1.建立了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2.美国是此次会议的最大胜利者:取得了和英国同样的海军力量,又抑制了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势力;
3.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并没有解决矛盾的实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构图:

发现相似题
与“历史是由许多细节构成的故事,我们可以在读故事中进行历史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