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由242个国家及地区共襄盛举的上海世博会成功开幕,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博览会。
    材料一:中国馆周边,有“玉兔宫灯”的澳门馆,有晶莹剔透的香港馆,有“山水心灯”的台湾馆,构成各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百花园。一只巨大的“冰壶”展示了芬兰人的特点,挪威馆建筑很有北欧风情,土耳其用了赭色古老壁画和岩画图案,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
    材料二:本届世博会上,上海企业联合馆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为你烹制美食,日本馆应用了最先进的循环式呼吸孔道技术,德国馆号称是悬浮于空中的建筑,瑞士馆的幕帷既能发电还能天然降解,各国都展现了本国最新的科技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材料一说明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二中,为什么“各国都展现了本国最新的科技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黑龙江省中考真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极难 来源:田颖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由242个国家及地区共襄盛举的上海世博会成功开幕,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博览会。材料一:中国馆周边,有“玉兔宫灯”的澳门馆,有晶莹剔透的香港...” 主要考查您对

多元文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多元文化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文化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
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价值观、宗教、教育、科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①不同的国家饮食习惯、服饰、民俗民情、建筑风格等各不相同;
②不同国家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各不相同;
③世界宗教多种多样。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共同分享相同的事物,造就了为所有人共享的国际文化,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冲击。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冲击的今天,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征,凸现独特的魅力。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进入21世纪后,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的不同。我们要了解或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且在交往中引起重视。
加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必要的:
①如果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彼此不够了解,就容易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冲突;
②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消除民族间的冲突与仇恨的重要手段;
③世界文化正是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相互汲取营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重视了解和认识各国文化的差异性的必然性:

①现代科技的发展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整个地球就像地球村。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
③世界各国的文化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世界文化殿堂中的瑰宝。
④如果不了解或不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往往就容易造成我们交往的障碍和困难,甚至导致误解。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①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①对待文化差异,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②面对文化的差异,我们应有开放的胸怀。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时,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它们也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粤教版:
①文明的差异不应该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平等交流,相互包容是彼此沟通的桥梁。
②只要人们放弃偏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就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和彼此的共同点。
③只要人们对彼此的差异抱着理解宽容的态度,就能求同存异,达到和谐共处。

怎样面对文化差异
①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
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
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
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探索有效地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②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文化的同时,还要宣传、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苏人版:
①对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友好往来,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②对于外国的文化与习俗,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简单模仿,全盘照搬。对外来文化中存在的糟粕应该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
③必须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本礼仪和礼节。

对外来文化该持何种态度:
①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要批判的接受。
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中国的多元文化:
中国有56个名族,其中汉族占据多数人口,其它各族为少数名族。每个名族都有她独特的传统、文化、历史,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主要少数名族还有自己的语言。各族人民相处融洽,多数国人都对其它各名族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对其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古城西安,既有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道观,也有供奉佛指舍利的法门寺;有基督教的教堂,也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并且,还有盛唐时期所建的回民区,至今还居住着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家庭。而中国政府也支持和鼓励多元文化的发展,一系列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与尊重。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初级阶段的含义: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100年时间(1956——2050左右)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根本任务: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
①城乡市场非常繁荣。
②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
③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显著。

我国的社会巨大变化:
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举例:①原来穿衣颜色单一,而现在衣服五颜六色,追求时尚。②原来人们只是吃饱,而现在追求吃好、绿色消费。③原来人们一般住平房,现在多是楼房。④原来人们骑自行车,而现在多是摩托车、小轿车。⑤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余钱用于各类投资;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表现: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②我国科技突飞猛进,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③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已建设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和强大战斗力的军队。④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举例:①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并获金牌第一;②神舟六号、七号发射成功;③青藏铁路全线贯通;④嫦娥一号探月成功;⑤研制大飞机。
我们身边的变化有哪些?
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表现:
中国的发展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我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旅游休闲走进人们的生活并迅速发展,反映了:
①人们的休闲方式发生了变化。
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⑤坚持改革开放。
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⑦人们的辛勤劳动。
⑧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⑨坚持科学发展观。
⑩ 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们国家和社会发生巨变的原因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全国人民艰苦奋斗;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等。

认清基本国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①既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既然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就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②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③把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③要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竞争。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着基础和动力。科学技术竞争已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占据了它,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技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人的素质提高要靠教育。要实现我国发展的目标,就要走科教兴国之路。

了解我国在科技和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①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农业技术领域,杂交水稻技术等已居世界领先水平;航天事业成就辉煌;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在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迅速发展,已基本上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民办教育迅速发展。
②差距: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科教兴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抉择。我国科教和教育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现代化建设还有一定距离。科教兴国战略强调优先发展科教和教育,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育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驱动力。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发展教育途径:
实施科教兴国重大战略决策。
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③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但最终还是要靠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发现相似题
与“由242个国家及地区共襄盛举的上海世博会成功开幕,这是第一次...”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