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2005年12月30日,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冀宁管道工程干线正式贯通。西气东输冀宁管道南起江苏仪征青山分输站,北连河北安平分输站,共有1干9支,全长1 498公里,2005年1月17日全线开工。这条连接西气东输管线和陕京二线的“联络线”,与东西走向的西气东输和陕京线不同,它纵贯南北,与京杭大运河相伴而行,因此被称作是现代“能源运河”。据此回答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冀宁管道干线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纵贯华北、华东,联系苏、鲁、冀三省B.增加了西气东输管线的气源
    C.沿线地区人口稠密、文化气息浓郁D.在河北境内穿越京九铁路
    小题2:冀宁管道是国内第一条数字化管道,采用了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冀宁管道工程采用遥感技术的作用是
    A.保证工程建设的全天候、连续性和适时性
    B.实现对管道在全部使用生产周期内的质量监控、安全运营与管理
    C.加强对地质、地貌的勘探,缩小工程的建设投资
    D.形成可供研究、规划和决策人员使用的图像、统计图表、数字等
    小题3:下列不是建设冀宁管道干线的主要功能是
    A.增加西气东输管线的新气源
    B.实现全国主要气区输气的灵活调度
    C.增加用气点,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保障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供气安全
    小题4:影响冀宁管道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防安全B.地质地貌C.消费市场D.科学技术

    本题信息:地理单选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2005年12月30日,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冀宁管道工程干线正式贯通。西气东输冀宁管道南起江苏仪征青山分输站,北连河北安平分输站,共有1干9支,全长1 498公里,20...” 主要考查您对

产业转移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产业转移
  •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产业转移: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利润。
(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可分析如下:

产业转移规律:

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业转移的影响:

1.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1)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2)经济欠发达地区: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一、二产业比重大。
(3)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遵循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其差异可列表比较:

微笑曲线:

对现代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表明,产业链利润呈现一个“V”字形,即所谓的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一头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中间则是加工生产。一般而言,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在20%~25%之间,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5%。

“微笑曲线”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现象:在抛物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品附加值逐渐上升;在抛物线的右侧(价值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附加值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利润最低的部分。
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
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这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台湾的一部分产业大规模转移到大陆,例如机电、IT、化工等行业。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台商有很强的吸引力。台商大举投资办厂,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为了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现象也经常发生。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我国实现资源跨区域调配大型工程主要有: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
(2)区域间不流动
(3)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我国的资源状况:

量丰富,品种齐全;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较低;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

我国主要常规能源的地区分布:

水能: 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中南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能资源较少。
煤炭:大别山一秦岭一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约占6%,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 3%江南九省仅占1. 6% 
天然气: 陆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 2%和39.0%.


煤炭和天然气比较:

煤炭 天然气
有点 优点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 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缺点 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
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西部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西气东输计划:


发现相似题
与“2005年12月30日,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冀宁管道工程干线正式贯通...”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