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据此回答1—2题。
    1、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     ]


    A.自然经济时期
    B.采猎文明时期
    C.农业文明时期
    D.工业文明时期
    2、当前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


    A.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B.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已得到基本控制
    C.工业“三废”排放物有所控制,农村乡镇企业导致的污染增多
    D.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
    本题信息:2011年福建省期末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据此回答1—2题。1、人类与其生存...” 主要考查您对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 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人地关系的概念:

 “人地关系”,就是指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人类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扩大和改造利用地理环境,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同时,地理环境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历史阶段 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地关系特征
采集渔猎时期 崇拜自然 主要技术手段:原始技术(石器、木器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被动适应环境,环境强大的制约力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崇拜自然——”天命论”或“宿命论”
农业文明时期 改造自然 人类主导性产业活动:栽培作物,驯养家畜
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改造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和“因地制宜”
工业文明时期 征服自然 主要技术手段:工业技术(机器、电器、社会化生产)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掠夺式开发资源,人地矛盾激化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问题成为公害
人地思想: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
环境文明时期 谋求人地协调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协调——“和谐论”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注
人地思想:“和谐论”——“可持续发展”

注意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反映了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人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可以实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有全球性和局域性: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

1、环境问题的局域性:
①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
乡村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淇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差异:
国家类型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中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

以环境污染为主

过度消耗资源

②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因为大气运动、洋流、地表径流等是不受国界限制的,一方出现环境问题,就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如酸雨、国际河流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气候异常等。
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它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发现相似题
与“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一要实施可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