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汉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无误的是
    ①老大被征去治理黄河
    ②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
    ③老三在家用提花机纺纱
    ④老四利用水排浇庄稼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志超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汉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无误的是①老大被征去治理黄河②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③老三在家用提花机纺纱④老四利用水排浇庄稼[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 主要考查您对

汉朝治理黄河

汉朝农业的进步(杜诗发明水排,耧车)

汉朝丝织技术的提高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汉朝治理黄河
  • 汉朝农业的进步(杜诗发明水排,耧车)
  • 汉朝丝织技术的提高
  •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汉朝两次治理黄河:
第一次:西汉初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县遭受洪灾,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影响: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第二次: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经过几次十万人一年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修建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影响:黄河下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而且在以后的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两汉时期的水利特色:
两汉水利事业发展迅速并且有着明显的特色,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为主;江汉之间以修天然的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地为良田;西北则是利用雪水或者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两汉针对黄河泛滥,西汉武帝和东汉明帝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汉朝治理黄河:
秦汉时期,因为森林破坏严重,黄河开始泛滥。汉武帝时,黄河下游决口,汉武帝发动数万人抢修,还亲临现场,命令文武官员参与堵塞决口。东汉时,汉明帝命令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河下游两岸被淹没的土地又成为了良田。

犁壁:
在耕犁上安装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犁壁的应用是一项重大进步,且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耧车:
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有三个脚,能同时播种三行,且开沟、下种、覆盖任务一次性完成(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极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两汉农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1.两汉的前期,统治者注意修养生息,解放了大批生产力并且收取的田赋较低,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两汉大一统局面下,政治稳定,社会清明,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
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以及工具和技术的不断更新。

两汉农业进步的表现:
1.工具的革新: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了播种耧车,一天能播地一顷,极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
2.耕种方式的革新:二牛三人的耕种方式已经广泛推广,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耕种方式。
3.兴修水利事业:农耕区域扩大。
4.稻麦的广泛种植,耕地管理技术进步较快。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小麦。
5.农学研究的成就:《四民月令》《汜胜全书》。


耧车:


水排:

汉朝丝织业的表现:
西汉时期的丝织业比较发达,纺织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西汉已经广泛使用了提花机,而且提花技术的水平很高。汉锦是五色缤纷的多彩织物,是汉代纺织水平的代表。

西汉时期丝织业发达的表现:
西汉时期的丝织业比较发达,纺织技术也有很大提高。当时,长安和齐郡临淄是全国纺织业的中心。
西汉已经广泛使用了提花机,而且提花技术的水平很高。
汉锦是五色缤纷的多彩织物,是汉代纺织水平的代表。也说明了有了丰富的染色技术。


素纱禅衣: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丝织品: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保存完好的绢、纱、绮、锦,起毛锦、刺绣、麻布等丝麻织品。这些绚丽多彩的高级丝织物,用织、绣、绘、印等技术制成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菱形等花纹,它说明了西汉纺织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一件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总重量仅49克,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兵出云中,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再次大破匈奴军,俘虏3万多人,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跨越沙漠,同匈奴的左贤王接战,大败匈奴,凯旋而归。


汉对匈奴战争的意义:
1、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残杀掠夺,保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使北方边境进一步开发,便利了汉与西域的交通。


汉武帝对匈奴的三次反击战:
公元前127年 匈奴南进,汉派将军卫青击匈奴 汉收复河南地
公元前121年 汉派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 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公元前119年 匈奴南进,杀掠无度。汉以卫青、霍去病出征 汉破匈奴大军,匈奴北迁到漠北

正确认识匈奴和汉朝之间时战时和的民族关系:
匈奴与汉朝的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它们之间的战争属于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与被侵略之分。“侵略”一词只适合于国家和国家间的战争。西汉前期匈奴贵族经常南下骚扰西汉北部边郡,掠夺财产,抢夺杀害汉族人民,因此,西汉对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发现相似题
与“汉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无误的是①老大被征去治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