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1 )最近,我国在渤海发现储量逾10 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地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 波。
    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 .0 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0 ~20 千米,破坏性巨大。
    (2 )该地震发生时,汶川县城的居民会感到________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上下颠簸
    (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本题信息:2012年河北省期中题地理材料分析题难度一般 来源:胡丽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1 )最近,我国在渤海发现储量逾10 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 主要考查您对

地球的内部圈层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地震波内部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圈层

范围

特点

地壳 莫霍面以上 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幔 莫霍与古登堡面间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地震波概念: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分类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着所通过物体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

较慢

固体


不连续面:

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岩石圈的范围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依据: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地壳与岩石圈的关系:


发现相似题
与“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