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树轮指数(每一树轮宽度/常态期望值宽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读“我国寒暖变化的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树轮宽度与气温、降水等要素相关。仅从气温考虑,由图可知,1949年我国气候处于_________(寒冷,温暖)期;1850一1950年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是__________。

    (3)简述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境管理就是对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江苏模拟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周颖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树轮指数(每一树轮宽度/常态期望值宽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读“我国寒暖变化的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树轮宽度与气温、降水等要素相关。仅从...” 主要考查您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全球气候变化:

1、定义: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应。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

3、影响
(1)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4)影响主要生产领域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影响人类。


全球变暖:

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分析:

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又叫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CO2排放量增加和自然环境消耗CO2量减少。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图示如下:


3、全球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

(2)对农业的影响
(3)对水循环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
议定书是《公约》的补充,它与《公约》的最主要区别是,《公约》鼓励发达国家减排,而议定书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
际排放贸易机制:
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
联合履行机制:
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的合作,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简称ERU),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分配数量”(简称AAU)配额上扣减相应的额度。
清洁发展机制:
是京都议定书下面唯一一个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弹性机制,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中的承诺。
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①我国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
②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简称32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已经纳入法律体系中的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处理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我国最早施实的是“三同时”制度。
④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1983年12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⑤国家行动方案,规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1996-2000年)确定了1591个项目,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控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调整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环保单行法》国际条约、国际公约(有关保护环境资源方面)
环境管理的手段
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中国公民违反法律,引起犯罪的原因: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懂环境法律
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2)总体来讲,我国的环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法使用较多,但法律和政策还有不成熟之处,还存在监督力度不足、执法不严以及执法难等问题。经济和技术手段明显薄弱,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等
资源法律:
《中华人民公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等有两个原因经常造成环境破坏:犯罪人“无意识犯罪”或者绕行心理尤其突出: ①由于是公共物品,产权所有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直观,容易造成人们任意使用的倾向,攫取自然资源和肆意排放污染物似乎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错觉 ②环境犯罪的危害后果往往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经常是没有直接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较多,难以找到诉讼的主题,对于“受害的环境”而言甚至不可能成为诉讼主体,凡此种种属于“控告都空缺”。因此加强环境法则的宣传,让个人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制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环境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现相似题
与“树轮指数(每一树轮宽度/常态期望值宽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