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查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1)及地形剖面图(图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     ]

    A、风化作用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流水搬运
    2、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海拔高度
    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C、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相对深度
    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海拔高度


    本题信息:2011年0110月考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查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1)及地形剖面图(图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A、风化...” 主要考查您对

地形剖面图

板块构造学说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形剖面图
  • 板块构造学说
地形剖面图:

以等高线地形图某条剖面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直观地反映出地出上沿剖面线方向的地势的起伏状况。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剖面线的水平距离和沿剖面线的高度差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其中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相同,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原图大。
第二步:绘制水平基线和垂直高度坐标。水平基线的长度宜和剖面线相同,坐标上标注的高度宜和等高线上的海拔相同。
第三步:把剖面线和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确定在水平基线上,并标注在相应的高度坐标上。
第四步:把确定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方法一:引垂直线法

 方法二:量距离法


判读方法:

(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地形剖面图绘制应注意的问题:

确定地形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及水平比例尺是绘图中的难点及重点,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新图中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两点间的直视问题:

直视问题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进行判断,在地形剖面图上由观测点的投射点向目标点的投射点绘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否则不能直视。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而图中b′位于阴影区,说明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村落b对于s点为不直视。


基本的地形的剖面特征:

(1)鞍部的剖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

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2)山谷的剖面特征

(3)山脊的剖面特征

(4)山顶的剖面特征

一些要求掌握的重要剖面图:

沿南回归线的地质剖面图
沿东经89°剖面图
中美两国地形剖面图
沿40°N纬线
沿100°E经线
沿赤道
沿20°E经线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板块边界类型: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处板块

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内部

红海

印度洋-非洲

大西洋

亚欧、非洲-美洲

冰岛(属大西洋海岭)

亚欧-美洲

消亡边界
(板块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亚欧

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

非洲-亚欧

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

太平洋-亚欧

落基山脉

太平洋-美洲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美洲


板块边界与地形:

边界类型

地形

生长边界 裂谷、海洋、海岭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高大山脉、高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大洋板块边缘:海沟
大陆板块边缘:海岸山脉、岛弧

发现相似题
与“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查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1)及...”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