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纬线AB是DE长度的
    [     ]

    A、一半
    B、等长
    C、1.5倍
    D、2倍
    2、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本题信息:2011年辽宁省模拟题地理单选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1、纬线AB是DE长度的[ ]A、一半B、等长C、1.5倍D、2倍2、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A、1次B、2次C、3次...” 主要考查您对

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关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球仪和经纬网
  • 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关系

 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
(1)地轴——地球的自转的假想轴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经纬线: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纬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

1.利用经纬网定“位置”

常见的经纬网地图有方格状经纬网图和极地经纬网图,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位置,包括确定经度和纬度。
(1)方格状经纬网


③度数的判定: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一般都是相等的。图中A点为(80°N、0°);B点为(70°N、40°E);C点为(0°、180°);D点为 (20°S、160°W)。
(2)极地经纬网

①南北纬的判定:在极地经纬网图上,各点所属的南、北纬度应由图中极点来确定。若极点为北极点,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如图丙中E点为30°N,图丁中F点为30°S。

图丙中E点的地理坐标为(30°N,45°E),图丁中F点的地理坐标为(30°S,45°W)。

2.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定南北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3.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起(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4.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 (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的距离。

5.利用经纬网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概念:

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就叫做自转。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做周期性的旋转运动,就叫做公转。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ˊ。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春秋分。
(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4)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将增大,昼夜长短变化的周期将延长,四季的差异将更明显。从温度带上来说,直射的范围加大了,也就是热带的范围加大了,同时,晨昏线转过的角度也将随之增大,极昼极夜的范围也将增大,即寒带的面积也将增大,这样,温带的面积将减小。同理,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减小,温带的范围会扩大。温度带的变化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一些生物生存所适宜的气候、温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它们可能会进行大规模的迁徙,甚至因此而灭绝。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周期 太阳日、恒星日 恒星年、回归年
角速度 15o/h
除南北两极点外,各地自转角速度相等
远日点:57’/d
近日点:61’/d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
V=wr
远日点:29.3km/s
近日点:30.4km/s
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时差、水平物体偏移 四季形成、五带划分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黄赤交角:

(1)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发现相似题
与“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1、纬线AB是DE长度的[ ]A、一半B、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