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物理

首页
  • 填空题
    “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虽是牛顿自谦的话,但站得高看得远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并不是平的,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传播的.现代战争中为了使雷达“看”得更远,雷达装在预警机上飞上几万米的高空,雷达发出的是______(填“超声波”或“电磁波”).若某雷达发出的波的频率是4×104MHz,则其波长为______m.
    本题信息:物理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虽是牛顿自谦的话,但站得高看得远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并不是平的,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 主要考查您对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电磁波的传播

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电磁波的传播
  • 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的光束是直的;在电影院中可以看到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是直的。由现实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3.光线: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经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箭头的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如图所示。光线的几何作图起着重要作用,在光的直线传播、反射与折射以及研究透镜成像中,都是必不可少且要反复用到的。应注意的是,光线不是实际存在的实物,而是在研究光的行进过程中对细窄光束的抽象。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即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光的传播规律有三: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两束光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互不干扰,仍按各自途径继续传播,当两束光会聚同一点时,在该点上的光能量是简单相加。

(3)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日食、月食的成因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月亮背后会形成长长的影子。如图所示,月亮在地球的影子分为两部分,中心的区域叫做本影,外面的区域叫做半影。位于半影区的人看到的是日偏食;位于本影区的人看到的足日全食;若地月之问距离较远时,还会看到日环食。同样的道理.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阳光,就会形成月食。 ]补充月食有全食和偏食,但没有环食,这是因为地球的影子很长,大于月地之间的距离。 

判断小孔成像情况的方法
(1)由于屏的阻碍,光源射出的光线巾,大部分光线被屏挡住,只有那些指向小孔的光线,恰可沿直线通过小孔在光屏上形成光斑。这样光源的每一个发光点射向光屏的光线,都将在光屏上对应形成一个小光斑,而无数个小光斑组合起来,便在光屏上显示出一个倒立的与光源相似的图样,这一图样就是光源的像:这个像由于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是实像。
(2)只有小孔足够小时才能成像。如果小孔太大,物体上任一点发出的光透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就比较大,物体上相邻点发出的光透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就比较大,光斑重叠较多,使像模糊不清,甚至不成像。
(3)像倒立,像的形状与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4)像的大小取决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的关系。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会发生弯曲。例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就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线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的缘故,如图所示。因此应该说,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影子的形成:
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到达物体后面,在物体后面形成了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如图)

如手影,路灯下的人影:

 无影灯:
  无影灯,是一种先进的光源,它的外形是一个很大的灯盘,上面装有许多射向各个方面的荧光灯,能把手术台所有的暗影都照亮,所以无影灯下就没有影子了。这样,医生为病人做手术,视线就不会受影子的影响,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在空间向各个方向传播;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跟光子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在真空(或空气中),电磁波的波速为3.0×108m/s,是一个定值。
金属屏蔽电磁波的原因:
     首先,从电磁波的定义上说:电磁波是一种波 , 同时电磁波也是一种电磁场,而波是会移动的,所以这几句话结合起来就可以知道电磁波是一种会动的电磁场 . 如果电磁波想向一个被金属 外壳罩着的手机发信号, 电磁波就要不断的向手机移动,这样相对于电磁波,手机和金属外壳 就在向电磁波移动,当电磁波与金属外壳接触时,金属外壳的外表是立体所以一定会产生切 割磁感线运动这样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 而电流是有磁效应的所以在电流的周围产生电磁场,两个电磁场的方向不同会导致电磁波互相干扰,最后导致电磁波被屏蔽。

电磁波的特征:
描述电磁波特征的物理量是频率和波长。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千赫(kHz)、兆赫(MHz),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Hz=103Hz,1MHz=106Hz。电磁波波长的单位是米(m)。

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波速=波长×频率,即c=λf

注意:不同频率(或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相同。

有关电磁波的计算问题:
电磁波的波速(c)、波长(λ)、频率(f)三者的关系是c=λf。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就可用此公式计算出第三个。

例:兰州人民广播电台现办有三套节目,第一套为新闻综合广播,发射频率为AM954kHz、 FM97.3MHz,其中AM表示_____;发射频率为 AM954kHz的电磁波波长为_____m(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发射频率为AM954kHz、FM97.3MHz,其中AM表示调幅,FM表示调频;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都是3×108rn/s,发射频率为AM954kHz的电磁波的频率f=954kHz=9.54×105Hz,故电磁波的波长λ=.

答案:调幅 314.5


发现相似题
与““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虽是牛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