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
    三峡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形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意为“三峡之水天上来”。它既满足了大堂采光的需要,又让人联想到一个巨大的承露盘,这承接自天宇的甘霖通过三层叠瀑,一泻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如此大规模摆放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
    1.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三峡博物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说三峡博物馆的外形“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仔细阅读文中相关内容,选出下列不属于这种“寓意”的一项()
    A.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象征着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B.三峡博物馆的外墙没计集中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C.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具有极好的采光效果。
    D.三峡博物馆的外形具有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内涵。
    3.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两个展厅各自的主要艺术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选文第①、⑤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它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关部门准备打一则广告,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来介绍三峡博物馆。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三峡博物馆的这则广告撰写广告词。
    要求:内容与选文相符,语言具有吸引力,3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较难 来源:连冬燕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本试题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三峡博物馆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 主要考查您对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说明文阅读

    文字创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说明方法
    • 说明顺序
    • 说明文阅读
    • 文字创意
    说明方法
    是写说明文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方法。
    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释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引资料、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中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
    (1)举例子:
    列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
    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
    (3)列数字:
    使用数字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不能用。
    (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出具体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可以同类相比,也可以异类相比,可以“横比”,也可以“纵比”。
    (5)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如:“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或沟床不断地冲蚀挖掏,山体常常崩塌滑坡,塌滑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挟带搅拌,变成粘稠的浆体,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6)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做诠释法。
    例:“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
    (7)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8)摹状貌:
    摹状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应归于描写。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9)列图表: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更具体。

    说明方法思路技巧:
    (1)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那么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等。
    ②抓首总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抓住事物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宽窄、正反)等等方面。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
    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3)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可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4)逐段概括要点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
    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5)把握中心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
    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
    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
    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
    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
    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6)体会语言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当然,文字的生动性也应充分注意。


    说明方法的作用及意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 
    (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3)列数据: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 
      (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4)作比较:
    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注: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
    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通过什么图表的展示,使读者对什么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7)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8)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9)摹状貌:
    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10)引资料:
    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引用什么资料,更充实具体地说明了什么)
    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理解,在说明文等叙述性较强的文体中,说明顺序更是必不可少的。
    说明文不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比如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 ,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如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一、是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
    例如,《故宫博物院》就是沿着游览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

    二、是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
    要学会通过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
    每一自然段的首尾部分;
    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以及领起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来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
    我们强调整体理解,说明性文字的整体理解只要抓住了标题,抓住了关键句,就可以做到了。事实上,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在梳理文章内容、了解说明顺序的过程中,应尽量利用原文的字、词、句,因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较为简练准确的。
    例如,《苏州园林》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后就分别从各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这个共同点作具体解说。第3-9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3-6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2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7-9段分说,则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

    三、是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处处强调了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有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石拱桥的发展。
    至于像《桥之美》和《说“屏”》这样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的顺序,显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也不外乎弄清楚结构。
    《桥之美》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画家眼里的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四个具体的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说“屏”》中,作者从屏风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风的设置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倘如一定要说道个什么说明顺序,看来这两篇也就是逻辑顺序无疑了。
    说明文: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类别划分:
    一、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1.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
    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
    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

    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二、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三、根据说明文的体系不同,还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如《
    中国石拱桥》)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总,如《故宫博物院》
    ——总。

    2.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如《向沙漠进军》。

    3.分清说明文结构的方法

    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不同:

    1.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国石拱桥》。语文课本上的《恐龙》《海底世界》等等。

    2.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同程序说明文一样,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
    ①了解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
    ②安排写作顺序。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
    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
    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


    说明文阅读步骤及技巧:
    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掌握为说明对象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和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还需要掌握文章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另外说明文阅读中也会考察说明文的结构形式,如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


    说明文是以
    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
    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
    的。
     
    三读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
    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方法主要有三点:

    1.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
    俗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
    2.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
    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
    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
    (二)、读精细——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
    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

    说明文阅读结构思路:
    (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
    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
    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
     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
     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
     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
    (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
    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
    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2、分析、体味语言。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
    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
    ②“ⅩⅩⅩⅩ”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答题时语言要规范:
    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
    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
    答题三步走:
    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
    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
    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
    答题格式:
    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不能,删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ⅩⅩⅩⅩ”词,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文写作:
    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
    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
    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文字创意:
    主要考察学生的组织运用文字的能力,学习使用多样的语言形式,多多积累词汇是掌握该知识点的有效途径,考察形式是写宣传语、广告语等。

    文字创意题特点:
    一是内容与时代同步,所选取的材料多是时代的热点、焦点;
    二是形式新,是以你平时未练过的形式出现的,如编者按留言、感言推介信、宣传语、辩词等;
    三是综合性强,有时很难分清是考哪一个考点。


    做创新题,无论内容有多鲜活,心事如何新颖别致,考查的能力点是不变的,主要就是考察学生的组织运用文字的能力,学习使用多样的语言形式,多多积累词汇是掌握该知识点的有效途径,考察形式是写宣传语、广告语等。那就要求语言的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综合性。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三峡博物馆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