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16分)
    画晴
    张晓风
    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
    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
    我独自微笑着、欢喜着。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我走向田畦,就以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我举袂迎风,就觉得自己是一缕宛转的气流,我抬头望天,却又把自己误以为明灿的阳光。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住在郊外的陈,就觉得非去拜访她不可,可当我站在竹篱面前,
    我独自摇了半天门铃才发现一个极小的铜锁——她也出去了。
    其实我并不那么渴望见她的。我只想消磨一个极好的太阳天,只想到乡村里去看看
    五谷六畜怎样欣赏这个日子。
    抬头望去,远处禾场很空阔,几垛稻草疏疏落落地散布着。颇有些仿古制作的意味。
    我信步徐行,发现自己正走向一片广场。黄绿不匀的草在我脚下伸展着,奇怪的大石在
    草丛中散置着。我选了一块比较光滑的斜靠而坐,就觉得身下垫的,和身上盖的都是灼
    热的阳光。我陶醉了许久,定神环望,才发现这景致简单得不可置信一—一片草场,几
    块乱石。远处惟有天草相粘,近只有好风如水。没有任何名花异草,没有任何仕女云集。
    但我为什么这样痴呆地坐呢?我是被什么吸引着呢?
    头顶上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叶子不多,却都很青翠,太阳的影像从树叶的微隙中筛
    了下来。暖风过处一满地圆圆的日影都欣然起舞。唉,这样温柔的阳光,对于庸碌的人
    而言,一生之中又能几遇呢?
    坐在这样的树下,又使我想起自己平日对人品的观察。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浮躁和浅
    薄就像“夏日之日”,常使人厌恶、回避。于是在深心之中,总不免暗暗地向往着一个
    境界——“冬日之日”。那是光明的,却毫不刺眼。是暖热的,却不致灼人。什么时候
    我才能那样含蕴,那样温柔敦厚而又那样深沉呢?“如果你要我成为光,求你叫我成为
    这样的光。我不禁用全心灵祷求:“不是独步中天,造成气焰和光芒。而是透过灰冷的心,用一腔热忱去温暖一切僵坐在阴湿中的人。”
    渐近日午,光线更明朗了,一切景物的色调开始变得浓重。记得读过段成式的作品,
    独爱其中一句:“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想不到我也有缘领略这秋静趣,其实我
    所欣赏的,前人已经欣赏了。我所感受的,前人也已经感受了。但是,为什么这些经历
    依旧是这么深,这么新鲜呢?
    一个人,在无垠的草场上,咀嚼着简单的干粮,倒也是十分有趣。在这种景色里,不觉其饿,却也不觉其饱。吃东西只是一种情趣,一种艺术。
    我原来是带了一本词集子的,却一直没打开,总觉得直接观赏情景,比间接的观赏
    要深刻得多。饭后有些倦了,才顺手翻它几页。不觉沉然欲睡,手里还拿着书,人已经
    恍然踏入另一个境界。
    等到醒来,发现几只黑色瘦胚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的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
    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我抛书而起,在草场上纡回漫步。难得这些静的下午,我
    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
    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依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
    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日影稍稍西斜了,光辉却仍旧不减,在一天之中,我往往偏爱这一刻。我知道有人
    歌颂朝云,有人爱恋晚霞,至于耀眼的日升和幽邃的黑夜都惯受人们的钟爱。唯有这样
    平凡的下午,没有一点彩色和光芒的时刻,常常会被人遗忘。但我却不能自禁地喜爱并
    且瞻仰这份宁静、恬淡和收敛。我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茫茫草原,就只交付我和那看
    羊的孩子吗?叫我们如何消受得完呢?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
    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
    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过青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
    笺已平铺在我头上,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
    何尝尽责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动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
    爱反覆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
    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连它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半天朱
    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不仔细分辨,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
    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
    去了。
    我站起身来,摸摸石头还有一些余温,而空气中却沁进几分凉意了。有一群孩子走
    过,每人抱着一怀枯枝干草。忽然见到我就停下来,互相低语着。
    “她有点奇怪,不是吗?”
    “我们这里从来没有人来远足的。”
    “我知道,”有一个较老成的孩子说:“他们有的人喜欢到这里来画图的。”
    “可是,我没有看见她的纸和她的水彩呀!”
    “她一定画好了,藏起来了。”
    得到满意的结论以后,他们又作一行归去了。远处有疏疏密密的竹林,掩映一角红
    墙,我望着他们各自走进他们的家,心中不禁怃然若失。想起城市的街道,想起两侧壁
    立的大厦,人行其间,抬头只见一线天色,真仿佛置身于死荫的幽谷了。而这里,在这
    不知名的原野中,却是遍地泛滥着阳光。人生际遇不同,相去多么远啊!
    我转身离去,落日在我身后画着红艳的圆。而远处昏黄的灯光也同时在我面前亮起。
    那种壮丽和寒伧成为极强烈的对照。
    遥遥地看到陈的家,也已经有了灯光,想她必是倦游归来了,我迟疑了一下,没有  
    走过去摇铃,我已拜望过郊上的晴朗,不必再看她了。
    走到车站,总觉得手里比来的时候多了一些东西,低头看看,依然是那一本旧书。
    这使我忽然迷惑起来,难道我真的携有一张画吗?像那个孩子所说的:“画好了,
    藏起来了!”
    归途上,当我独行在黑茫茫的暮色中,我就开始接触那幅画了。它是用淡墨染成晴
    郊图,画在平整的心灵素宣上,在每一个阴黑的地方向我展示。
    小题1:仔细阅读本文,完成下面表格。(6分)
    时间
    景致特征
    作者的情思
    上午
     
     
    稍近中午
     
    陶醉
    日影稍稍西斜
     
     
    暮色
    本题信息: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 本试题 “阅读下文。(16分)画晴张晓风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我独...” 主要考查您对

    记叙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记叙文特征: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准确,生动。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
    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
    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
    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第三人称:
    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
    ----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
    ,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
    ,什么。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文。(16分)画晴张晓风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