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20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说明台湾岛地形分布特征是                  。(2分)
    (2)据图可知,台湾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此外,每年夏秋季台湾受
             (气象灾害)影响较大。请具体说明这种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6分)
    (3)该岛I和II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            的原因。(2分)
    (4)台湾水能资源丰富,除了河流众多,还有什么自然原因?请列举两条。(4分)
    2003年台湾岛内产业部门及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产业部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占岛内生产总值(%)
    1.8
    30.4
    67.8
    就业人口(素质高)占总就业人口(%)
    7.3
    34.9
    57.8
    岛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2960
    外贸总额(亿美元)
    2710
    (5)2003年外贸总额占岛内生产总值90%以上,说明台湾岛形成了             型经济,图表材料中反映了哪些有利于台湾发展该类型经济的条件?请列举两条。(6分)

    本题信息: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20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据图说明台湾岛地形分布特征是 。(2分)(2)据图可知,台湾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此外,每年夏秋季台湾受 (气象灾...” 主要考查您对

内力作用与地貌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内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

1、定义:有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能源来源与分类:
     地球内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太阳能、重力能等→外力作用。
内、外力共同作用,内力是主导。 

3、表现形式
    ①地壳运动(最主要形式):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型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凹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全球以水平运动为主)
    ②变质作用:是指先已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③岩浆活动: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
    (3)对地形的影响: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使地表起伏。


分类 能量源 表现 结果
地质作用 内力 地球内部热能 地壳运动、演讲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高低起伏
外力 太阳能、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趋于平坦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分析:

判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
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
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
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情况一: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情况二: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情况三: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
①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②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③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情况四: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

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情况五: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发现相似题
与“(20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据图说明台湾岛地形分布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