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纸雁儿
    苏叶
    ①我父亲去世,整整十个年头了。我多希望他还能活着,还能看到我!
      ②其实,父亲不能看见我已有多年。他双目有疾,白内障,渐渐地终至失明,连光感都没有了。我对他的最早的记忆,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他总穿一身青布长袍,头发有点花白了。每次他从离家几十里外的学校回来,总是双手背在后面,让我猜他给我的礼物——一个金红的柑子,或一个银黄的柚子。我有些陌生,有些好奇,有些娇憨地仰望他,然后看他手执毛笔,在薄薄的纸上竖着写了一行又一行。他的字十分清秀,像他的手,超凡脱俗,修长修长。他的眼睛很慈和,但是有一颗很小的白点。父亲闲居之后,先还拄手杖出去看戏,后来就不出家门了。先还看书,书和眼睛的距离愈来愈近,后来贴近面孔看,简直像闻书一样。再后来,眼睛也废了,他再不能看什么了。
      ③我时常痛悔,二十年前,我的心长到哪里去了?我为什么不曾体会父亲双目失明后的忧乐与心境?
      ④我给父亲念过书报,讲过外面的事,给他老人家沏过茶,端过饭,牵他在院子里晒过太阳……但做这一切时,我都没有用心。有时,需要剪指甲了,他叫我。我,多半在忙自己的事,常常“嗐”地叹一声,嫌烦,然后拿了剪子,坐到他身边去,剪得很快。父亲便默默地用指头互相搓磨着不匀的地方,我心一愧,再细细给他修一回。
      ⑤他听广播,听新闻,听京戏。八个“样板戏”的时候,父亲实在嫌它们闹,不听,每天只听天气预报。天天如此。我有时说:“您老人家听么子天气预报啰!”言下之意是您又不出门,何必如此关心呢?那是黄昏时节,多半是天空云蒸霞蔚的时候。树叶儿映着夕晖,沙沙翻卷,有如奔马的铃响。归鸟啾啾,来回飞翔。燕子衔泥,轻轻剪开芬芳的草地……这一切父亲都看不到了,可他是否借助于季节的更替和天气的变化,在脑海里描画着什么呢?我那样忤逆地回答他,无异于打趣他,堵他,他为什么不训斥我,不责备我呢?
      ⑥父亲是个细心、慈爱的人。那年大跃进,母亲被拉去修京广铁路,不能回来。父亲每天给我梳辫子,引得同学们都羡慕。那是父亲在我能力稚弱时给我的帮助爱护,而我,当父亲能力衰颓之后,在他视界黑黑的天地里,我给予过他什么温暖,什么安慰,什么帮助吗?
      ⑦父亲眼睛失明了,可父亲一直在(A)看着我。记得那天夜晚,我回家迟了,远远看见路口立着一个人,是母亲。“你到哪里去了?”母亲说,“玩到这时候回来!把你爹爹急死了!”
      ⑧我惭愧地跑进房去,看见父亲坐在床上扇扇子,纺绸褂子早褪在一边,身上汗流如雨。我内疚加感动,几乎要哭出来。他                                        ,透着那么重的爱,惜,忧,叹……使我不敢对视。
      ⑨父亲时常一个人坐着,恬淡的微笑中略有沉思,不知在想些什么。他的生活越来越寂寞了,他把这种寂寞深埋着,留给自己一个人吞咽。有时,父亲要求帮母亲剥豆,或是绕绒线,都做得井然有序,干净利落。临终的前一年,父亲忽然多了一种兴致——折纸。
      ⑩他要我找一些用不着的书给他,他一张一张将书页拆散,然后摸suǒ着,折呀折。对角折,对边折,翻角折,翻边折。我背地里和母亲说,这有什么意思?母亲却说:“你们都只顾忙自己的事,哪里晓得一个闲人的苦恼!何况他两眼又盲了,时间是难熬的!”
      ⑾我怏怏地听着母亲这些话,心里觉得有些难过,可是过后,我还是只顾忙自己的,并没有设法帮他排遣什么。等到父亲去世,我收拾他的床铺,一掀褥子,我发现棕绷上有一扎一扎用细绳子捆起来的纸工制品!有雁儿,鸟儿,猴儿,兔儿,鱼儿……折得精巧细致,形态玲珑!这些能飞能走能游能跳的活物儿,都是出自父亲之手吗?(B)父亲,您是用一种什么心情,在孤寂的黑暗中,制造了这么多活泼的生命;您是带着怎样的企盼和心愿,活在它们的色彩和声响之中?我痛哭着。
      ⑿父亲故去有十年,他偶尔会走进我的梦里来,不说话,安静地笑,眼睛明亮。午夜梦醒,我听着窗外如雨水般的树叶的嘈切之声,心上似有一个深深的空洞。我没有父亲了,我这一辈子已无法补赎我对他的歉了!我常常感觉到我心上这一道深渊,它提醒着我,对人,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关切,少一些自私,多一些爱护,让人类在扶危互济中,奋发向前而去。
    小题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     )               摸suǒ(       )
    小题2:文章题目为“纸雁儿”,但是在全文中只有一次写到了“纸雁儿”,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4分)
    小题3:品味语言。(共6分,每小题3分)
    A.赏析第⑦段A处划线词语“看着”的表达作用。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第(11)段(B)处画线句。   
    父亲,您是用一种什么心情,在孤寂的黑暗中,制造了这么多活泼的生命;您是带着怎样的企盼和心愿,活在它们的色彩和声响之中?
    小题4:文中第⑤段画波浪线的语句属于           描写,有何表达作用?(4分)
    小题5:文章第⑧段生动地刻画出当“我”回家迟了时,父亲焦急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在横线上补充出父亲当时的情态。要求:从动作和神态两方面描写;50字左右。(4分)
     
     
     
     
     
     
     
     
     
     
     
     
     
     
     
     
     
     
    本题信息: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 本试题 “纸雁儿苏叶①我父亲去世,整整十个年头了。我多希望他还能活着,还能看到我! ②其实,父亲不能看见我已有多年。他双目有疾,白内障,渐渐地终至失明,连光感都...” 主要考查您对

    记叙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记叙文特征: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准确,生动。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
    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
    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
    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第三人称:
    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
    ----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
    ,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
    ,什么。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发现相似题
    与“纸雁儿苏叶①我父亲去世,整整十个年头了。我多希望他还能活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