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改错题
    “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
    年份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
    (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材料四:中国某地的农村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2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什么趋势?(2分)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
    (4)材料四的民谣歌颂的是中国哪项农村改革?(2分)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2分)

    本题信息:历史改错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 主要考查您对

贞观之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


比较汉武帝大一统政策和唐太宗统治政策:
 



“贞观之治”产生的历史原因:
1、隋唐更替的期间的战争破坏了生产,人民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人少地多,人心思安,渴望恢复生产和安定生活,这事贞观之治产生的重要原因。
2、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唐太宗的政策
1、政治上:
(1)革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监察机构;
(2)注意法治,执法严明;
(3)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2、经济上:
(1)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2)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
3、文化上:改进科举制,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贞观新政:


如何看待封建的“盛世”
1.封建的“盛世”的局面出现时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功劳。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都是当时人们过于夸大统治者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功劳,当然统治者的政策和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2.无论哪一朝代的封建“盛世”,都需要经历几代皇帝连续执行类似的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可见“盛世”的局面来之不易。
3.封建“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所谓的“兴盛”都是相对于严重的混乱而言的。因此,在“盛世”时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统治阶级,广大人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艰辛,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只是相对有所缓和,并未完全消除。
4.封建“盛世”的局面都不可能持续长久,主要是由于统治者凭借“盛世”的积累下大肆挥霍,大兴土木,奢侈腐败,从而消耗了国力,导致混乱最终使国家衰败。一个王朝的由盛转衰的原因,发人深醒。




发现相似题
与““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