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北宋、辽、西夏、金四个政权,按建立的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     ]

    A.北宋、辽、金、西夏
    B.辽、北宋、西夏、金
    C.辽、金、北宋、西夏
    D.北宋、辽、西夏、金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马春荣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北宋、辽、西夏、金四个政权,按建立的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A.北宋、辽、金、西夏B.辽、北宋、西夏、金C.辽、金、北宋、西夏D.北宋、辽、西夏、金” 主要考查您对

辽的建立

北宋的建立

西夏的建立

金的建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辽的建立
  • 北宋的建立
  • 西夏的建立
  • 金的建国

辽的建立:
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916年至1125年,持续了209年。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帝,国号“契丹”,定都上京。阿保机是辽太祖。


辽的政治制度: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耶律阿保机提倡农业,逐步接受了汉族的封建文化,依照汉族的法律制定法律条文,命人依据汉字形状来制定契丹文字。在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的统治时期,契丹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后来,契丹该国号为辽。
辽朝统治者采用“藩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朝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权力不及北面官大。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辽朝疆域:
 

契丹的历史:
北魏时,始见契丹族名。原分八部,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常以名马文皮贡献北魏,并进行贸易。628年(唐贞观二年)契丹首领摩会率其部落背突厥附唐。此时,契丹已形成部落联盟,君长出自大贺氏。648年,契丹诸部皆请内属,唐廷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以其首领窟哥为都督赐姓李氏。又置羁縻州十,各以其部落首领为刺史。后来,契丹附于后突厥。715年(唐开元三年),其首领李失活来附,唐廷复置松漠都督府,以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玄宗又以甥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妻之。其后,契丹首领可突干再次叛唐,唐为防御契丹,加强东北边防兵力,建立范阳、平卢两节度,重用胡人安禄山,结果酿成安史之乱。唐至德(756~758)年间,契丹与唐保持朝贡贸易关系,但亦受崛起于漠北的回鹘控制。9世纪中叶回鹘破亡,契丹又归顺唐,唐赐以"奉国契丹之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契丹国。


五代十国: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五十多年,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于此同时,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吴越、南唐等九个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的继续和发展。

周世宗改革:
后周世宗在位期间,努力割除五代的弊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抑制藩镇,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军事上,大力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纪。周世宗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政府的控制的土地和劳动力增多,后周的军队实力大大超过了其他的割据势力,在周世宗准备一统天下时,却病死了。周世宗改革为北宋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陈桥兵变:
赵匡胤发动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年仅7岁的幼帝即位。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等掌握实权,密谋取而代之。第二年,赵匡胤以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为借口,率兵出征。大军行至陈桥驿,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改国号为“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解除将领兵权的事件。961年,赵匡胤召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禁军将领举行酒宴会,以威胁和利诱相结合的手段,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这样就把全国的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权收回了皇帝手中,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
1.从皇帝直接控制军权入手,把地方军、政、财、司法权都收归中央;在中央通过分权而达到集权的目的。但最突出的特点是着力削弱地方势力;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2.实行“分化事权”的办法:一是分化将权,如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二是分化相权,如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三是分化地方事权,分别由节度使、知州、通判、转运使、司法人员掌管地方的军事权、行政权、监察权、财政权、司法权,相互牵制。
3.实施“强干弱枝”策略:一是精编禁军,二是分散地方事权。
4.实行“内外相制”策略:禁军分驻
5.采取“重文轻武”策略,实行“文人治国”模式。在分散削弱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权力的同时,大量任用文官来分权。正如“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矣。”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统一;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事战斗力低下。
6.采取“守内虚外”策略。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北宋建立: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统一南北: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采取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了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势力。979年,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消灭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中央集权的强化:
1.集中军权。
(1)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的统领权利一分为三都只直接对皇帝负责。
(2)设枢密院,只有调兵职权而不直接统领军队。
(3)实行更戍法,禁军定期调动,但是统兵将领不调动。
(4)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入选禁军,禁军一半拱卫京师,一半驻守各地。
2.集中行政权。
(1)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宰相的行政权力。
(2)设枢密院管理军事,分割宰相军权。
(3)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
(4)在地方上知州均由文官担任,并设通判监督知州。
3.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税赋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必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意义和影响:
1.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恶果。
2.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这些都留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科举制的发展: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
1.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
2.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内容。
3.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4.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科举制的发展,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理,使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北宋疆域:
 

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西夏: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西夏的制度:
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等机构。分掌行政、军事大权。元昊推行科举制,以选拔官吏;还命人仿照汉文楷书字体,创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既吸收了汉文化,又保留了党项族的风俗,如各部酋长行猎,有所获则围坐而饮,割鲜为食。西夏的官职分为汉制和党项官职两个系统。汉制官职由党项人和汉人分别担任,党项官职专授党项人。军事制度仍然保持部落兵制度,全民皆兵,军队不脱离生产。带兵的官就是部落首领。
西夏的地理位置:
 

党项族的起源:
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党项是羌族的一支,隋书上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唐朝时,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项羌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吐蕃。唐高宗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大唐安置于松州,后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经过200多年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势力逐步膨胀起来。不过一直以来李氏一族野心并不大,无非是甘愿当一方诸侯,宋太祖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许之世袭”。赵光义削藩镇的兵权,把李氏亲族迁移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这一大盘盘踞势力。李继捧的族弟名叫李继迁,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无异于蛟龙失水,再无翻盘可能。因此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公元985年(雍熙二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并占据银州,攻破会州(今甘肃靖远),与宋闹翻;又向辽国“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国王。公元996年(至道二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败北。宋太宗崩后,宋真宗即位,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猛安谋克制度:
金朝实行的军民合一的地方基层组织。猛安谋克原来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打加以发展和推行。猛安谋克制度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户平时实行从事生产活动,战时自带兵械,以猛安谋克为单位应征出战;猛安、谋克作为地方行政官员,分别于防御州、县官员职掌相近。猛安谋克是具有女真特色的地方基层组织。
金的建立:
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长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北宋中后期,女真族的完颜部强盛起来,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
为了解除民族压迫,1114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取得了初步胜利。1115年,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阿骨打就是金太祖。为了加强统治力量,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作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各户的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辽朝灭亡:
阿骨打建国后,国力迅速增强。那时的辽政权由于政治腐朽,剥削苛重,各族人民起来不断反抗。阿骨打屡次兴兵攻辽,削弱了辽的力量。金与北宋联合夹击辽。1125年辽天祚帝为金军所俘,辽朝灭亡。
金朝的疆域:
 

女真族:
女真,又名女贞、女直,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现今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的前身。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12世纪前期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统治中国北方一百多年之久。直至13世纪被蒙古人所灭。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少数的蒙古族、汉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
发现相似题
与“北宋、辽、西夏、金四个政权,按建立的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