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尚在塞尔维亚领土内的6月28日暗杀事件的从犯进行司法程序。奥匈政府的代表参加这项司法程序……
    材料二:见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6月28日暗杀事件”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事件引发了什么战争?战争的起止时间分别是什么?此事件与图中的哪两个国家直接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材料一中的暗杀事件,战争就可以避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地区的矛盾?此地区至今仍然动荡不安,其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尚在塞尔维亚领土内的6月28日暗杀事件的从犯进行司法程序。奥匈政府的代表参加这项司法程序……材料二:见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 主要考查您对

巴尔干危机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巴尔干危机
  • 萨拉热窝事件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尔干危机: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接壤处,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十分重要。同时,这里民族成份复杂,宗教多样。在欧洲列强的角逐中,巴尔干成为当时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统治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17世纪以来逐步走向衰弱,到19世纪已经难以维持在巴尔干的有效统治。所以,那里成为欧洲列强企图进行再瓜分的热点地区。由于欧洲人把亚洲称为东方,因此,历史上把这场因土耳其衰落而引发列强对巴尔干的争夺称之为“东方问题”。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问题更加复杂,紧张的局势日益加剧,小规模、小范围的战争不断发生。火星四溅的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巴尔干地区成为争夺焦点的原因:
1.巴尔干卓越的地理位置;
2.巴尔干地区民族宗教众多;
3.19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已经难以维系其对巴尔干地区的统治。


一战前巴尔干半岛的形势图(原版)

一战爆发的伏笔——波斯尼亚危机
波斯尼亚危机
1908年,由于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而引起的波斯尼亚危机一次国际冲突。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奥、俄等帝国主义争夺巴尔干地区的尖锐矛盾。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居民大部分是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1878年《柏林条约》规定:这两省由奥匈帝国代管,但名义上仍属土耳其。20世纪初,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奥匈帝国企图吞并这两省,作为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基地。1908年,已经沦为欧洲资本主义列强的、正陷于半殖民地的奥斯曼帝国境内爆发青年土耳其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独裁统治。奥斯曼帝国国内局势的动荡,促使奥匈帝国乘机拉拢俄国共同瓜分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地区的属地。俄国也想乘机修改黑海海峡制度,以便推行它的南下政策。1908年9月15日,奥国外交大臣与俄国外交大臣举行会谈,双方达成秘密协定。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黑两省,奥匈帝国则支持俄国召开国际会议修改《柏林条约》,同意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会后,伊兹沃利斯基前往欧洲各国游说,争取英、法等国对俄国计划的支持。正当伊兹沃利斯基在法国谈判时,10月7日,奥匈帝国正式宣布将波、黑两波斯尼亚危机省并入自己的版图。奥匈帝国的兼并行径激起了南部斯拉夫人的愤慨。波、黑两省人民也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和奴役,强烈要求与塞尔维亚合并。塞尔维亚政府向奥匈帝国提出抗议,并开始军事动员,同时向俄国求援。奥匈帝国依仗德国的支持,拒绝召开国际会议,并在奥、塞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威胁。1909年2月,亲德的奥斯曼帝国青年土耳其党政府在德国的支持下,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协定,以250万英镑的代价放弃了波、黑两省名义上的宗主权,这使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对俄态度更趋强硬。3月,德国向俄国发出威胁性照会:要求俄国促使塞尔维亚承认奥匈帝国兼并两省的既成事实;如俄国继续支持塞尔维亚,德、奥将对俄作战。俄国被迫让步,并对塞尔维亚施加压力,强迫其放弃反奥战争的动员和停止一切反奥行动。3月31日塞政府被迫声明取消抗议,一场几乎导致战争的危机趋于平息。波斯尼亚危机使沙俄与德、奥以及塞、奥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它加剧了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巴尔干的争夺,为一战爆发埋下伏笔。
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矛盾冲突的产物,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部队,这一挑衅事件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斐迪南夫妇在前往市政府的途中被种族主义者普林希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事件发生后,两大军事集团都把它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发动了准备了已久的战争。
萨拉热窝的实质:
帝国主义矛盾间矛盾的产物,成为战争爆发的借口。
被刺杀前的斐迪南夫妇:

无限制潜艇战:
1917年开始,德国海军潜艇部队针对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军事、民用各类船只的无限制攻击。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成为美国参战的主要借口之一。美军参战后,给与德国潜艇部队沉重的打击,打破了德国潜艇的海上封锁,无限制潜艇战宣告破产,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美国参战:
一战期间,美国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俄国发生二月革命,俄与德单独议和,退出战争,如果同盟国战胜协约国,那么美国100亿美元贷款将一笔勾销,利害攸关,不得不参战。

德国十一月革命:

1918年11月,德国爆发的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广大革命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基尔港水兵起义拉开了11月革命的序幕,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后建立了以艾伯特为总统的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因首都定在德国魏玛,又称魏玛共和国。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迫使德国宣布停战,一战结束。


美国参加一战带来的优势:
1.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一大部分国家伴随美国加入协约国;
2.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在物质上保证战争的最终胜利;
3.美国军队直接参与一战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争夺世界资源支配权的争霸战争,虽然美国在政策上坚持中立,同时向双方出售武器,发了战争财。
2.美国在根本的利益关系上与英法集团较为贴近,而德国的扩张政策与美国的利益有根本性的冲突,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也威胁到了美国的大西洋航线,因此美国实质上是较为偏向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集团。
3.美国也是一个战争的投机主义者,随着战争在消耗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美国总统威尔逊早已认识到协约国集团更具备进行长期消耗战的能力,也就是说协约国集团更能取得胜利,美国应该支持协约国赢得战争,通过这场世界大战的胜利来拿到在世界上的主导权。
4.美国担心协约国的失败会加强日本在远东的势力,影响其在远东的利益。

一战的影响:
1.造成了人力,财力巨大的损失和破坏,对欧洲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
2.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俄罗斯,奥匈,德意志帝国瓦解,英国法国地位下降,美日兴起;
3.战争导致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爆发,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促进了半殖民地,殖民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5.促进了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军事科学技术;
6.战后成立了相关的国际联盟来维护全新的世界秩序。

一战中阵亡的德军的陵园:

历数一战后的主要民族解放运动:
1.中国“五四运动”
2.朝鲜“三一运动”
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土耳其“凯末尔资产阶级革命”
5.埃及“华夫脱运动”
6.拉美的反美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于1914——1918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在战争期间,很多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加入协约国。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战争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其中又以西线最惨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1.核心: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必然性:全球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形成;
3.可能性: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德国为首的国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而进行的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2.对塞尔维亚而言,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的启迪:
1.我们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进自身发展;
2.我们应当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尽量避免战争;
3.我们应当正确的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4.我们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线索:

简述一战对科技的影响:
1.冶金业,军方需要更厚、更耐高温的装甲钢板,需要使用寿命更长的,更可靠的枪管(机枪)
2.造船业,需要更大、速度更快的军舰,对发动机要求更高。
3.无线电通讯,跨国界的战争,需要功率更加强大的电台。
4.汽车。一战后,反应灵敏的军官,已经隐隐意识到了摩托化行军的长处。
5.飞机。一战时已经有了比较原始的空战,制空权的优势已经显现出来。
6.其它方面,后勤保障涉及到纺织、医疗、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等很多行业。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尚在塞尔维亚领土内的6月28日暗杀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