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2年,他(指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困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致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 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米骚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高杉晋作成为“攘夷派的急先锋” 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攘夷运动失败后,高杉晋作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著名的鸟羽、伏见战役就是由倒幕派领袖西乡隆盛领导的,并取得了胜利。结合材料二分析倒幕武装能够打败幕府统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文文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62年,他(指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 主要考查您对

倒幕运动的兴起

戊辰战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倒幕运动的兴起
  • 戊辰战争

倒幕运动的兴起:

1、尊攘派变成倒幕派: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不根本推翻腐朽的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决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以后,尊攘派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积弱而被列强宰割作为教训,决定奋起自强。自强首先要振兴工商业,实行开国,扩大对外贸易,以集中政治军事资金。在此以前,尊攘派为“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口号。到了此时,根本战略应由攘夷转为倒幕,并为倒幕而要求“开国”,于是放弃了攘夷论。就这样,尊攘派变成了倒幕派,这是幕末政治斗争形势的重要转变。
2、领导者:
高杉晋作、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3、根据地:西南四强藩(长州、萨摩、土佐、肥前)
4、“大政奉还”:
(1)起因:
①农民和市民暴动,极大地支持、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发展。
②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的准备;
③京都朝廷的支持。
(2)经过:
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
第二次征长战争之后,幕府已失去统治日本的能力。土佐藩的维新志士坂本龙马极力提倡“大政奉还论”,大政奉还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幕府把政权交还给朝廷”,“设立上下两个议会”,“订立宪法”等。土佐藩的前藩主山内丰信认为新立法机关的首长应仍然由将军担任,于是他便写了一封“大政奉还论建白书”呈给幕府。当德川庆喜收到这封《大政奉还论建白书》后,便一口答应大政奉还的要求,因为幕府可以籍著大政奉还重新掌握统治日本的权力。
10月24日德川庆喜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明治天皇,企图在形式上让天皇执政,而自己在天皇之下掌握实权,史称“大政奉还”。

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的原因:

(1)政治上:大名们不满幕府的统治,要求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幕府的镇压政策、西方列强的加紧侵略;倒幕派掌握了藩政。
(2)经济上: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军事上:建立起了新式军队,购买了先进的武器。
(4)领导方面:倒幕派掌握了藩的政权,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领导正确。
(5)群众基础:农民、市民等积极支持参与倒幕运动。


大久保利通:

1830—1878,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重臣。通称正助,后称一藏,号甲东。出身于萨摩藩鹿儿岛下加治屋町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早年属藩政改革派。庆应年间参加倒幕运动,成为倒幕派中心人物。曾与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领导建立萨长反幕联盟(1866),制定举兵讨幕计划(1867)。1868年第二次征长战争期间,萨摩藩拒绝出兵。为推进倒幕工作,大久保和西乡隆盛一起在朝廷、幕府、诸藩之间进行活动。1868年1月3日“王政复古”政变成功。维新政府成立后,1868年任参与,翌年任参议。明治四年(1871)6月任大藏卿。11月随从岩仓具视全权大使赴欧美考察。在德国,大久保对德国宰相俾斯麦佩服得五体投地,决定回国按照德国模式经营国家。1873年5月回国就任参议,反对西乡隆盛等主张的“征韩论”。11月兼任内务卿,努力推行地税改革和殖产兴业政策,对外则侵略中国台湾,亲自到中国和清政府谈判台湾问题,逼迫清政府交付50万两赔款。1875年派遣军舰炮击朝鲜江华岛。1877年镇压西乡隆盛的叛乱。同年授予勋一等旭大授章,叙正三位,和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合称“明治维新三杰”。1878年5月14日,在东京纪尾井坂被不满士族岛田一郎等刺死。后刊有《大久保利通日记》二卷、《大久保利通文书》十卷。



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领导力量基本一致;根据地基本一致。
不同点:前者重在“攘夷”,失败;后者重在“倒幕”,彻底打跨幕府,胜利。


戊辰战争:

1、起因:
(1)根本原因:“大政奉还”后,幕府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大权,倒幕派为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大政奉还后,朝廷下令各藩主马上前来京都共商国策,可是只有几个藩主上京,其他绝大多数的藩主都按兵不动,因为他们不太清楚大政奉还是什么一回事,以免得罪幕府。如果再这样下去,朝廷只可要求幕府暂时继续掌管政权,因为朝廷收回政权,却命令不到全国各藩主。而倒幕派的萨摩藩及长州藩认为在这情况下,只有以武力推翻幕府政权,新政府才能顺利成立。
(2)直接原因:1868年,京都政变(王政复古)后,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德川幕府准备武力反击
(3)目的:彻底打败幕府,真正掌握国家政权
2、经过:
1868年(农历戊辰年)1月1日,德川幕府发出《讨萨表》,以清君侧为名向倒幕派宣战,次日幕府军和佐幕各藩的军队便开始由大阪出发进军京都。戊辰战争爆发。
(1)伏见、鸟羽战役(1868年1月)——关键性战役。
(2)讨幕军进攻江户,幕府不战而降。
(3)结果:彻底打败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1869年迁都东京。

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1、国内: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
2、国际: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62年,他(指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