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振兴之路,其中1919、1949、1979和2009年的主题先后是[ ]A.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独立解放和反帝爱国B.独立解...” 主要考查您对五四运动
抗战的胜利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五四运动:
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5、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不同:
1、反帝反封建比辛亥革命彻底。
2、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无产阶级起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政舞台。
4、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的爆发:
1、国际、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1)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激起全国人民义愤,反帝情绪高涨;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国内背景:
(1)社会基础: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阶级基础:民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
时间 | 5月4日——6月3日 | 6月3日——7月初 |
中心 | 北京 | 上海 |
主力 | 青年学生 | 无产阶级 |
口号 |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 |
方式 | 罢课 | 罢课,罢工,罢市 |
结果 | 被捕 | 释放,罢免,拒签 |
4、意义: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②五四运动的最大功绩在于“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
③五四运动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胜利标志:
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巡洋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签降仪式。
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原因:
1、日本: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广大爱国将士的英勇作战;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
解放区军民大反攻: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同日,八路军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了战略大反攻的命令,要求各地人民抗日武装对日军发起全面大反攻。 从8月9日到9月2日,解放区军民收复县城159座、据点747处,歼灭日伪军57962人,使各解放区基本上联成一片。到10月上旬,解放区军民在大反攻作战中,共收复城市二百余座,毙、伤、俘日伪军二十三万多人,解放国土三十一万五千余平方千米,解放同胞一千八百七十余万,取得辉煌的战绩。
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会场布置呈“□”字形,受降席座北朝南,以何应钦为最高受降官。投降席坐南朝北。观礼席在东西两侧,除国民政府的有关军政人员外,还有美国军官和中外记者。签字仪式的主持人是国民政府总参谋长萧毅肃。 9时半,日本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率领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等人来到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10时,在中国人员的押引下进入会场。冈村宁次快步进入礼堂,向何应钦敬礼后,低头入座。然后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敬礼,领取投降书,交冈村宁次签字盖章。签字盖章后,再由小林浅三郎呈交何应钦。 小林浅三郎递交投降书后,冈村宁次立即率领投降代表退席。其后,何应钦作了简短致词,受降签字仪式即告结束。
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 结果 | 任务 |
辛亥革命 |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的停滞,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可能性)。
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
2、内容:
思想方面 | 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 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政治方面 |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组织方面 | 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 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
与“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振兴之路,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