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改错题
    (12分)综合探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主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保障粮食安全。徐州某校九年级一班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围绕这一课题,搜集多则史料,进行系列探究。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世界篇】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
    ——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苏联真相——对l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新经济政策给了农民怎样的“自由自主权利”?斯大林执政后,逐步形成了什么经济体制代替了新经济政策?(2分)
    材料二 “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西部牧场主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杀后抛入山谷。另一方面,部分必须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l929—1933年间,有l00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大萧条”中美国的农业现状。罗斯福新政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3分)
    【中国篇】
    材料三 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
    ——唐太宗
    (3)唐太宗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治国思想?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
    材料四 毛泽东早在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在没有实现农村的全民所有制以前,农民总还是农民,他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还有一定的两面性(即革命和保守)。”在1959年2~3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他几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认为,在现阶段,在工农关系中仍然扮演着“老大哥”角色的是工人,而不是农民。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1958年,毛泽东为提高公有化程度,改变农民的地位,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
    材料五 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5)据材料五,概括说明1977年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综合篇】
    (6)综合分析上述古今中外的主要案例,指出不同国家(或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共同目的。(1分)

    本题信息:历史改错题难度极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12分)综合探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主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保障粮食安全。徐州某校九年级一班同...” 主要考查您对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共十六大

西部大开发战略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中共十六大
  • 西部大开发战略
  •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既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个重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又是党的建设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自我教育运动。这个讨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7年底,主要内容是坚持“两个凡是”还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争论。第二阶段是从1977年底到1978年11月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这是广泛开展讨论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大讨论还持续了一段时间。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阐明了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帮助了干部和群众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它冲破了“两个凡是”及其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禁锢,宣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中共十六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中共十六大:
1、时间:2002年11月
2、地点:北京
3、内容:
(1)全面总结了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2)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的奋斗目标。
(3)会议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形成。
4、意义:党的十六大为全国人民指出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绘出了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蓝图,是一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新世纪的历史盛会。
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原副总理现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

西部大开发的内容: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兰成渝输油管道、塔里木河综合治理。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通常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实行的一种针对中国东北地区工业,经济的振兴计划,该计划包括国家的实际拨款资金援助,以及相对应的优惠政策,实行该计划的东北地区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即“东四盟”,包括现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
2003年,党中央作了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决定。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包括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支持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为失业人员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吸收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帮助东北地区企业摆脱困境,加快发展。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推动下,2003年到2004年,国家投资1000多亿元人民币,对近300个工业项目进行结构调整改造。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实现生产铁、钢各朝1100万吨,钢材超100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鞍山钢铁集团已具备年产钢200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航母”。
发现相似题
与“(12分)综合探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