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政治

首页
  • 单选题
    2013年7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研究部署进一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回答下列题目。
    小题1:会议要求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粮食主产区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支持中部地区改善民生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这反映了财政   
    ①调节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③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④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作用
    A.①③B.②④C.①②   D.③④
    小题2:会议决定,自2013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分批扩大至北京、湖北等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在上述领域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①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③税源广且便于调节经济           ④有效杜绝偷漏税行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3:会议指出,要继续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更加注重转型发展和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激发中部地区内需潜能,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实现中部地区全面崛起。这表明
    ①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低水平、不平衡 ②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③坚持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本题信息:政治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2013年7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研究部署进一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回答下列题...” 主要考查您对

财政及其作用

财政收入与支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财政及其作用
  • 财政收入与支出

国民收入含义:

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财政含义:

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国民收入:

 ①含义:
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②意义: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③国民收入增加的途径:
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A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
B消费主要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C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相互促进——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为消费提供前提和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会促进生产。不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积累多了,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这样从根本上也不利于积累的扩大;如果消费多了,财富都吃光分光,也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又会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
D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该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应该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含义及实现

①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财政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支平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②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③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财政收入:

①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②财政收入的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国企税后利润、分红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③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A.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B.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财政支出:

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②支出的种类(按具体用途分):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另: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其内容: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困难户救济等。(贫民、灾民)
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
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与军人)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支平衡: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②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③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发现相似题
与“2013年7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