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疆,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成为民俗民风的大观园。境内地势高差悬殊,气候类型多样,山川河谷相间,形成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如路南石林、西双板纳的热带风光、湖面广阔的滇池等,近年还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世博会,建起了世博园。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接待游客数量、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已雄居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1)生活在C处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_____________。
    (2)简述云南有哪些特色旅游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海南省模拟题地理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疆,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成为民俗民风的大观园。境内地势高差悬殊,气候类型多样,山川河谷相间,形成许多...” 主要考查您对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条件评价

中国地理概况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 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条件评价
  • 中国地理概况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①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最高的国家是泰国,达6.2%;
②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之比,最高的国家是埃及,达80%;
③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①国际旅游是指跨越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活动。发展国际旅游可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通过旅游服务而获取外汇。
②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西班牙、瑞士、奥地利、泰国等,都将旅游创汇作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概述:国内旅游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费资金(货币)回笼到国家手中,既能减轻商品市场的压力,又能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a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之上。
b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发展工业难度大但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条件的地区,就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通过旅游,旅游者可提高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并进一步对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较大,发展旅游业是缓解此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促进文化交流
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

3、影响区域环境:
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都很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旅游资源的价值:
 
价值 含义 资源类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区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 自然景观
科学价值 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康体娱乐价值 利用旅游资源能满足旅游者康体娱乐的需要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旅游资源价值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的评价:
(1)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优越的位置和方便的交通,能够提高旅游区的可进人性,使游客“进得来,出得
去,散得开”,也就是要让游客来得方便、在旅游区逗留期间活动方便以及结束游览后离开方便。位置和交通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2)区位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特殊的地理位置可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例如,旅游资源所在地靠近中心城镇,吸引力便会相应增
加。交通条件决定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人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
(3)世界上许多旅游点(区)因其特殊地理位置而增强了吸引力

2、客源市场评价
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有时并不一定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市场。
因此,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的前提。
(1)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
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其中,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是两个最基本的指标。
(2)客源地
客源地是指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西欧、北美、日本。

(3)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
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旅游资源所在地与客源所在地距离越远,旅游资源吸引力越小,客源数量就相应减少。

3、基础设施评价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公共设施和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如果这些设施不够完善或比较落后,则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影响图示如下:


其他开发条件的评价:

其他开发条件包括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现有的开发条件和旅游服务设施条件等。

开发条件 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投资条件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支持,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给予投资者的优惠政策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开发决策
施工条件 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必须考虑工程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工程建设的自然基础条件(如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和物质供应条件(如设备、建材、食品等)直接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大小和工期长短  
现有开发条件 对那些已具有一定开发利用基础的旅游资源,评价时应注意总结以往开发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开发和保护提供建设性的方案

中国的疆域及地形地势:

一、中国的疆域:

1、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半球划分: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经纬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最南端南沙群岛曾母暗沙,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
2、我国国土辽阔:
陆地国土: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邻国14个。
海洋国土:濒临的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
南海诸岛。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渤海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南海鱼类产量和油气产量均是最大的。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行政区: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三、中国的人口

人口: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四、中国的民族
民族: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一些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三、中国的地形地势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大。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我国的四大高原、盆地、三大平原。
(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四大高原中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显著。
(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位于巴颜喀拉山与祁连山之间,海拔最高,也是四大盆地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3%,加上高原,两者占60%。山区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治理,见教材29页。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1)崩塌:土石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
主要防治措施:采用拦挡、网包、清挖和锚固等加固工程。
(2)滑坡:在重力作用下,土石体沿着滑动面作整体下滑。暴雨或者在斜坡上蓄水灌溉,常常引发滑坡。
主要防治措施:开挖排水沟或截水沟工程,减少滑坡体含水量。
(3)泥石流:在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当夏季突降暴雨或者冰雪融水汇集时,常会发生泥石流。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例如云南和四川西部,是泥石流多发地段。东部低山丘陵和平原交替处也时有发生。
主要防治措施:护林造林、修建水库、拦沙坝,开挖导流沟等工程。 
4、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的气候环境与资源:

一、中国的气候,季风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2、东西干湿差异

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

3、气候: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二、中国的河流,湖泊

1、内流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但水量仅占全国的5%;外流区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占全国的95%。
内流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内流湖一般为咸水湖(青海湖)。
外流区:河水来源主要靠降水。
有三大外流区
(1)太平洋外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冀、鲁、苏、浙,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南水北调东线。
中国五大淡水湖(按面积大小排列)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浙交界)、洪泽湖(苏)、巢湖(皖)。
(2)北冰洋外流区(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
(3)印度洋外流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湾)。

2、长江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流域水系,见教材53页。各段的名称和支流。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洪水灾害:降水集中,中上游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长江河道弯曲,中下游湖泊萎缩(围湖造地)使得其蓄洪能力下降。

3、黄河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进行发电和灌溉(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以及河套平原)。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下游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减慢,泥沙堆积,河床升高—“地上河”。流域水系,见教材48页。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黄河几字形与凌汛。

三、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3、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4、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我国的资源情况:总量丰富,人均不足。随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将会继续减少;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使得自然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一)中国的土地资源

1、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利用情况,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3、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土地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土地利用程度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广。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4、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属可再生资源,如利用不当,或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我国土地利用中对土地的破坏有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和土地荒漠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依法用地、规划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开展“保护土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宣传活动;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禁止乱占耕地等。 

(二)中国的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而淡水资源中,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2、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位之后。缺水状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3、水资源时空分步不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易造成干旱缺水;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占80%以上,北方仅占不到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4、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比如三峡(长江)和小浪底(黄河),对防洪和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在洪水期蓄水,减缓下游洪水,在枯水期防水,增加下游水量,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及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益。
5、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如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对于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东(扬州—京杭运河—津冀鲁)、中(丹江口—京津冀)、西(雅砻江、金沙江—黄河上游)三条线路。引栾入津,是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缓解天津缺水状况;引黄济青,将黄河水调入青岛。
6、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总体上看,一方面供应紧张,缺水状况仍在继续加重;另一方面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此外水污染严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中国的海洋资源

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


中国的经济产业:

一、中国的农业

1、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
3、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5、四大牧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主要畜牧品种:三河马、三河牛、滩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第二大牧区,主要畜牧品种有:细毛羊、羔皮羊、阿勒泰大尾羊、和田羊、伊犁马等;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主要畜种有藏牦牛、藏绵羊、藏马等;青海是我国第四大牧区。
6、南北差异主要是降水和热量的差异。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7、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以及甜菜,受气候条件限制,一年只种一季;华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还有花生和温带水果,大多两年三季或一年两季;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种植水稻、棉花、油菜和甘蔗,一年可收获两到三季。
8、因地制宜: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土壤、降水等)和社会条件(与城市的距离、市场需求、农业技术装备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等)。
9、挑战和对策: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防止滥垦滥伐、超载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二、中国的工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分布特点为沿海、沿江、沿交通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基地;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三、中国的商业

1、商业概念: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活动,就是商业。商业和贸易是一个意思,有时俗称“做生意”或“做买卖”。商业分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也叫对外贸易。
2、商业中心的形成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会逐渐发展成为市场,进一步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形成城市。我国许多城市就是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应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在它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3、我国主要商业中心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北京次之,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等也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各省级行政中心也同时是各省区的商业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十五”期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逐年增长。200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0%。
4、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我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历史上,我国对外贸易以出口丝绸、瓷器、茶叶闻名世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增长很快,已同世界上约200个国家和地区有了贸易往来。加入WTO(2001年11月10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十五”期间,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贸易伙伴的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市场多元化取得较大发展。外贸年均增长24%,总量迈过万亿美元这个大台阶,跃居全球第三,确立了贸易大国的地位。
(2)我国外贸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 ①历史上:以出口丝绸、瓷器、茶叶为主。 ②建国初期:以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为主。 ③现在: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占80%以上)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美国、日本、韩国、西欧和东南亚各国
(3)主要外贸口岸有:沿海的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以及边境城镇
5、中国加入“世贸WTO”的主要意义: ①当前全球经济成为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的“地球村经济”,中国要发展不能游离于这种联系之外; ②加入“世贸WTO”,使中国在世贸组织中具有发言权,有利于改革国际经济的旧秩序,提高中国在世贸格局中的地位; ③可以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提高中国企业现代化和管理水平,增强出口产品竞争,改善出口商品构成等。

四、中国的高科技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的产业;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族、网络社区等)

五、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交通运输被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
我国高速公路始建于1984年,是上海—嘉定。主要高速密集区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地区。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南北向:京哈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青藏线。
东西向:京包线—包兰线、陇海—兰新线(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襄渝线。
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京广、陇海)、武汉(京广、襄渝、长江水运)、南昌(京九、浙赣)、徐州(京沪、陇海)、兰州(陇海、包兰、兰新)、宝鸡(宝成、陇海)、株洲(京广、浙赣、湘黔)
选择交通方式要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如速度、运费、运输量等,还要考虑出行目的、货物性质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因素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疆,是我国少数民...”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