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整个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增产的粮食每年可以解决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李振声带领团队育出了优质小麦新品种,在我国北方大面积推广种植,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小麦产量;著名的杂交玉米专家李登海,创造了7个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他的种子在全国推广10亿多亩,增产1000多亿公斤,增效1000多亿元!
    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谈谈这些科学家的成就对你的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山东省同步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谢睿(高中政治)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整个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增产的粮食每年可以解决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李振声带领团队育出了优质小麦新品种,在我国北方...” 主要考查您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人民群众的概念: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易错点: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提醒: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中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认为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人民群众的构成成分永恒不变。


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作用  具体阐释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提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指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即使都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也不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2)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关系: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实现人生的价值:


警示:

(1)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不能用今天的成熟嘲笑前人的幼稚,也不能因现实条件的限制而妄自菲薄。
(2)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并非没有客观标准,坚持真理,走历史必然之路,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持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则是正确的原则。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1)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的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 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表现,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 

在奉献中创造价值:

(1)没有奉献精神,就没有财富创造
(2)没有奉献精神,就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没有幸福感可言。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层次不同。自然属性是人的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的较高层次的属性。
产生的条件不同。人的自然属性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的生理遗传因素带来的;人的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因此,不能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人的社会属性。
(2)联系:
二者统一于人之中。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人的自然属性,就没有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的自然性受人的意识的指导,具有很强烈的社会色彩。


价值的实现方式:

(1)在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价值。
①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
②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③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②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
(2)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作贡献。

正确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要想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2)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个人才能的大小影响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为此,就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有助于人们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以坚定的信念、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原理内容: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方法论:
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发现相似题
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整个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