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生物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过程不在动物细胞内进行的是
    ①氨基转换作用 ②脱氨基作用 ③胰液分解各种有机物 ④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血液中尿素的排出 ⑥葡萄糖转变为脂肪

    [     ]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本题信息:2012年浙江省月考题生物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姚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过程不在动物细胞内进行的是①氨基转换作用 ②脱氨基作用 ③胰液分解各种有机物 ④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血液中尿素的排出 ⑥葡萄糖转变为脂肪[ ]A.②③④B.③④...” 主要考查您对

糖代谢

脂质代谢

蛋白质代谢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糖代谢
  • 脂质代谢
  • 蛋白质代谢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糖代谢:


知识拓展:

1、血糖的来源除了定义中给出淀粉(主要是食物中的淀粉)之外,还有非糖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的转化和肌糖原的分解。
2、蛋白质转化成血糖的时候主要是脱氨基作用形成,而脱去的氨基主要形成尿素随尿液排出。
3、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转化成血糖提供能量的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依次进行的。
4、空腹血糖正常值  
(1)、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2)、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3)、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4)、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5、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2]
6、糖尿是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但是如果有尿糖现象,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有时候一次性吃糖多的话也会出现尿糖。

脂质代谢:

1、脂肪的位置及代谢:

2、脂肪的作用:
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有保温的作用,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知识点拨:

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的代谢:

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图解:


知识点拨:

1、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氨基酸alpha-氨基转移到一种alpha-酮酸上的过程。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alpha-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氨基酸种类改变,数目不变。结果是生成了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和一种新的alpha-酮酸。反应由转氨酶和其辅酶磷酸吡哆醛催化。磷酸吡哆醛是维生素B6的衍生物。人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它们是肝炎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2、体内大部分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例外:赖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鸟氨酸的δ-氨基也可通过转氨基作用被脱掉。
举例:alpha-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酸+丙酮酸(反应可逆)
这样生物体内就可以自我合成某些氨基酸了。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3)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过程
①体液免疫:

②细胞免疫

3.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知识点拨:

识别抗原和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1、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2、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除吞噬细胞以外①中其余的细胞都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3、抗体与抗原结合后的反应
①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揶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②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①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密切接触②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免疫作用
联系 ①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②细胞免疫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③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知识拓展:

1、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一抗原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效应B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2、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3、抗原和抗体
①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②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③分布              
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的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存在于细胞内的抗原由细胞免疫清除。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过程不在动物细胞内进行的是①氨基转换作用 ②脱氨基作用 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