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印度的重姓制度
    C.阿拉伯数字
    D.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本题信息:2011年安徽省模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B.印度的重姓制度C.阿拉伯数字D.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主要考查您对

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法典)
  •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古巴比伦王国:
新月沃地
地理位置 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称为“新月沃地”。新月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的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苏美尔人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很多奴隶制的效果
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个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
内容 ①宣言君权神授②努力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可以被任意杀死
目的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莫拉比法典》:

《吉尔加美什史诗》:
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文学作品。起源于苏美尔时代,至巴比伦时代编定成书。史诗描述乌鲁克成邦首领吉尔加美什最初施暴政,激怒了神而饱受磨难。在经过飘荡归来之后,终成为洗尽前君的谨饬之君。史诗歌颂了吉尔加美什与诸神所创造的恩启都结下的友谊及不畏邪恶、战胜妖怪洪巴巴的勇敢精神,以及为探求人类永生所做的努力。
种姓制度:
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婆罗门教:

印度古代宗教。印度教的古老形式。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前15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同许多后来的世界性宗教不同,它没有明确的具体创教人,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派别汇合而形成的宗教思想体系。所有这些不同的教义与思想派别都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内涵,又都在印度次大陆经历过数百到上千年的繁荣,尽管人们可以笼统地以印度宗教文化来概括它。 
种姓制度的实质:
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后来在印度沿袭了数千年,严重阻碍了印度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古代印度:
1、地理位置:亚洲南部,印度河流域
2、建立和统一: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部落侵入古代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种姓制度:
(1)产生: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性制度”
(2)内容: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拜占庭帝国:
又称为东罗马帝国。罗马帝国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帝国东部罗马政权的延续被称之为东罗马帝国,也有人称为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国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欧亚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国名由来 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来成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繁荣

1.商业和手工业发达
2.保存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3.建筑辉煌,如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建筑的艺术成就和结晶

灭亡 原因:6世纪,拜占庭帝国为了恢复过去罗马帝国,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外患不断
时间:15世纪中期
标志: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

拜占庭帝国疆域: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和启示:
1、灭亡原因:
(1)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国家无力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来统治广袤的地区,国土不断被外族蚕食鲸吞。
(2)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日益衰落。
(3)13世纪上半期,西方军队东征,征服并统治拜占庭长达半个多世纪。帝国领土大大缩小,而且四分五裂,国力衰微,政权岌岌可危。
(4)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渗入巴尔干半岛。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的军队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终于灭亡。
2、启示: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文明不分国界,只有落后和先进之分。保持虚心的态度,积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才能屹立于民族之林。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数字符号.就是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这十个数字符号,是为了计数和算术运算而采用的约定写法,是国际通用的数码,也称为阿拉伯数码。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古代印度人创造的,最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地区。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1.多元性:阿拉伯文明汇聚了世界上当时多个文明,创造了阿拉伯文明;
2.宗教性:阿拉伯文明结合伊斯兰教,形成了具有宗教特点的文明。

 阿拉伯文明的历史地位:
1.阿拉伯人把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
2.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古典文化,上承欧洲古典文明,下接欧洲文艺复兴;
3.阿拉伯人足迹遍及欧、亚、非三洲,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传播。


发现相似题
与“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