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问答题
    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年来,襄阳市政府关注民生,大力开展家电下乡活动。电器的出现最早得益于哪次工业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一批新的交通工具,也形成了陆海空相互交错的交通网络。19世纪末,人们要外出旅游选择最新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湖北省中考真题历史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应用及其影响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卡尔本茨和内燃机,莱特兄弟)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电力的应用及其影响
  •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卡尔本茨和内燃机,莱特兄弟)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工业革命的拓展: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从19世纪初起,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法国、德国、美国等国扩展。它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中心由农业和农村想着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


对比工业革命在各国的实际情况:

国家 法国 美国 德国
时间 18世纪末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1.工厂手工业发达;
2.大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扫清了障碍。

1.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2.国际环境优越,战争危害少;
3.海外移民带来丰富的劳动力与技术经验;
4.机床和通用零件标准化,使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
1.政府注重发展工商、科技事业;
2.逐步形成关税同盟促进市场统一。
不利因素 1.中小企业、小农经济广泛存在;
2.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不足;
3.企业经营分散,工业劳动力和资本相对缺乏。
南北采用不同的经济模式,北方注重发展工业生产,南方采用奴隶庄园生产,矛盾突出。 分裂的局面导致工业革命的推广困难。

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工业引起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工业生产进入大工厂生产时期;
3.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4.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5.工业革命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6.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7.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8.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9.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资本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0.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发源于英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取代人工生产,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技术革命。由于以蒸汽机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特点:
1.英国生产力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3.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提:
1.市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扩大了海外殖民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2.资本:海外掠夺及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3.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组织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4.技术:工场手工业技术的积累;
5.社会环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国内社会状况稳定;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原因:
1.工业革命提供的物质资料;
2.伴随着工业革命兴起的交通具提供纽带;
3.世界殖民体系提供保障。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以自由主义为原则,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规定在国际贸易中给与他国最惠国的待遇,逐步取消关税保护。通过基本准则的确立,使国际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成熟。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及重要成就: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2.经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思想文化: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
电气时代:
伴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器时代,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电气时代的主要表现:
1.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跨进了电气时代。随着电力技术和电力工业的发展,电能迅速推广应用于照明、电讯、城市交通运输、加工工业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2.品种繁多的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3.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产领域发生持久深刻的结构性变革。电力工业部门迅速崛起,与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一起构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四大新型支柱型产业。
4.旧的工厂体制被更新,股份制公司日渐成为工厂企业的主导形式,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也呈现出新变化,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开始出现。
电力应用的影响:
1.电力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引发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
2.科学技术迅速应用到生产中;
3.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国家资本集中原来越厉害,世界经济最终形成。竞争从自由资本主义竞争转向了垄断阶段。
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

汽车的问世:
世界公认的汽车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佛里特立奇本茨。他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经过反复试验,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本茨也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

飞机的问世:
美国人莱特兄弟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设计制造的“飞行者”号飞机在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试飞成功,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架飞上天空的可操纵载人动力飞机。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条件: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是以燃油(或燃气)在汽缸内燃烧而产生动力的机器。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成为又一重要的能源。

汽车问世的标志:

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飞机问世的标志: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飞成功。

早期的汽车:


早期的飞机: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克隆技术: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在台湾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速度快──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范围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

名称 开始时间及条件 主要特点 主要影响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
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
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
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进一步思考:


发现相似题
与“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