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化学

首页
  • 填空题
    请各列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三个叙述是错误的.错误的观点否定的例证: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_________   ;
    2.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_________;
    3.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专项题化学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安西轩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请各列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三个叙述是错误的.错误的观点否定的例证: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_________ ;2.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_________;3.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 主要考查您对

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

分子的特点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氧化反应
  • 化合反应
  • 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
  • 分子的特点
定义: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如S+O2SO2;H2+CuOH2O+Cu.
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概念 物质与氧(包括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缓慢的,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举例 所有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铁生锈,食物腐烂
联系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两种
相同点 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概念: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其中部分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此外,化合反应一般释放出能量。

注意:
不是所有的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特征:多变一

表达式:
a+b=ab

初中常见化合反应: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很多金属都能跟氧气直接化合。例如常见的金属铝接触空气,它的表面便能立即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内层铝继续被氧化。4Al+3O2=2Al2O3

2.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经点燃,许多非金属都能在氧气里燃烧,如:C+O2CO2

3.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许多金属能与非金属氯、硫等直接化合成无氧酸盐。如 2Na+Cl22NaCl

4.氢气+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因氢气性质比较稳定,反应一般需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进行。如 2H2+O22H2O

5.碱性氧化物+水→碱.  多数碱性氧化物不能跟水直接化合。判断某种碱性氧化物能否跟水直接化合,一般的方法是看对应碱的溶解性,对应的碱是可溶的或微溶的,则该碱性氧化物能与水直接化合。如: Na2O+H2O=2NaOH. 对应的碱是难溶的,则该碱性氧化物不能跟水直接化合。如CuO、Fe2O3都不能跟水直接化合。

6.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  除SiO2外,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与水直接化合成含氧酸。如: CO2+H2O=H2CO3

7.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Na2O+CO2=Na2CO3。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可以进行这一反应。其碱性氧化物对应的碱碱性越强,酸性氧化物对应的酸酸性越强,反应越易进行。 

8.氨+氯化氢→氯化铵 氨气易与氯化氢化合成氯化铵。如: NH3+HCl=NH4Cl

9.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形成二氧化硫  S+O2SO2

10.特殊化合反应
公式 A+B+…+N→X(有些化合反应属于燃烧反应)
例如: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Fe+2O2Fe3O4

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组成:
(1)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2)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碳等),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洒精等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溶解油脂,洒精能够溶解碘等。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
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溶液是一种或儿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溶液属于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同时有多种;
(4)溶液并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
(5)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郡是溶液,如水;
(6)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态的,如空气。

溶液与液体
(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分散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
(2)液体是指物质的形态之一。如通常状况下水是液体,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3.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最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4)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5)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如硫酸铜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蔗糖溶液就是蔗糖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一般为水。
(6)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如 Na2O,SO3分别溶于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 NaOH和H2SO4,因此溶质是NaOH和H2SO4,而不是 Na2O和SO3;将足量锌粒溶于稀硫酸中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ZnSO4),若将蓝矾(CuSO4·5H2O) 溶于水,溶质是硫酸铜(CuSO4),而不是蓝矾。

溶液的导电性:
探究溶液导电性的实验: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试验一些物质的导电性。可以养到蒸馏水、乙醉不导电,而盆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均能导电。

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

酸、碱、盐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带正(或负)电的阳(或阴)离子(如下图所示)。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蒸馏水和乙醇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断运动着。能闻到远处的花香,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3)分子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最好的证明就是:取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之后,体积却小于100毫升。物质的热胀冷缩就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4)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发现相似题
与“请各列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三个叙述是错误的.错误的观点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