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单选题
    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     ]

    A.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
    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C.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
    D.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
    本题信息:2012年中考真题物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牛青丹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A.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 主要考查您对

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①温度要达到凝固点;②继续向外放热
 
注意: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数形结合法在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的运用
     在物理中常采用数学图像方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如用温度一时间图像表达物态变化中熔化、凝固、沸腾的特点。涉及的图像有晶体(或非晶体)熔化图像、凝固图像、水的沸腾图像等。图像法具有直观、形象、简捷和概括力强的独特优点。它能将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物理状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例下表是研究冰熔化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1)在图中作出冰的熔化图像;
(2)从表中可以看出,冰的熔点是____;
(3)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min;
(4)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d,冰的温度是____,状态是____。
 解析:作图时,步骤是先描点再连线;在8~ 16min时,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故其熔点为0℃;熔化过程经历了8min;由表知,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n,冰的温度为0℃,此时冰已持续熔化了4min,但并未熔化完,故为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1)冰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2)0℃ (3)8 (4)0℃;固液共存状态

图像法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图像
AB段: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此温度为熔点)
CD段:物质为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凝固图像 EF段: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此温度为凝固点) 
GH段:物质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归纳:
(1)“有利”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使滚动变为滑动。

(2)“有害”摩擦: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少粗糙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使物体接触面稍稍分离。
增大,减小摩擦: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汽车轮胎做上花纹;
(2)增大压力,如骑白行车捏闸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变滚动为滑动,如汽车急刹车时车只滑不滚;
(4)变湿摩擦为干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变光滑;
(2)减小压力;
(3)用滚动代替滑动;
(4)使接触面分离;
(5)变干摩擦为湿摩擦


摩擦力不都是阻力:
     不能把摩擦力只看做是一种阻力,有时可以是动力。例如.放在卡车上的货物,随卡车一起加速运动时,货物受到的静摩擦力是阻碍它和卡车相对滑动,但却是使它能够随卡车一起运动的动力。传送带运送货物时,如图所示,当电动机刚启动时,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物体就是依靠传送带对它的摩擦力才能运动的,在刚开始加速运动的时间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一旦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与传送带之间就没有了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物体与传送带之间也就没有了摩擦力。这里,传送带也是靠与皮带轮的摩擦转动的。另外人走路、汽车启动都靠摩擦,这时摩擦是有益的。

发现相似题
与“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