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化学

首页
  • 实验题
    用密度为1.84g/cm3、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来配制250mL 0.5mol/L的稀硫酸。
    ⑴应选用_____mL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将其溶解于水(可选用的量筒规格:10mL,20mL,50mL,100mL)。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读数时俯视,则所配制的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⑵将量取的一定体积的浓硫酸溶解于水,具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应选用_______mL的容量瓶配制上述溶液。容量瓶使用之前应先____________。在配制该溶液的过程中,当用烧杯配制的溶液及有关洗涤液全部转移入容量瓶里后,应_______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缓缓地把蒸馏水直接注入容量瓶,直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恰好与__________刻度线相切后把容量瓶塞好,用_______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把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匀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本题信息:2009年0103期末题化学实验题难度较难 来源:于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用密度为1.84g/cm3、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来配制250mL 0.5mol/L的稀硫酸。⑴应选用_____mL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将其溶解于水(可选用的量筒规格...” 主要考查您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
(2)原理: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3)步骤:
第一步:计算。
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溶质,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
第三步:溶解:在盛有溶质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第四步: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第五步: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第六步: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
第七步: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第八步:装瓶、贴签。
(4)误差分析:
①计算是否准确
若计算的溶质质量(或体积)偏大,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也偏大;反之浓度偏小。
如配制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把硫酸铜的质量误认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导致计算值偏小,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②称、量是否无误
如称量NaOH固体在纸上或称量时间过长,会导致NaOH部分潮解甚至变质,有少量NaOH黏附在纸上,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取溶质的量偏少或偏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或偏大。
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后再用蒸馏水冲洗量筒,把洗涤液也转入烧杯稀释,或用移液管将液体溶质移入烧杯中后把尖嘴处的残留液也吹入烧杯中。在制造量筒、移液管及滴定管时,已经把仪器内壁或尖嘴处的残留量扣除,所以上述操作均使溶质偏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③称量时天平未调零
结果不能确定。若此时天平重心偏左,则出称量值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也偏小;若重心偏小,则结果恰好相反。
④称量时托盘天平的砝码生锈
砝码由于生锈而使质量变大,导致称量值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⑤操作中溶质有无损失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溶质有损失,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如:⑴溶解(或稀释)溶质,搅拌时有少量液体溅出;⑵未洗涤烧杯或玻璃棒;⑶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⑷转移洗涤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容量瓶。
影响溶液体积V的操作有:
①定容时不慎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使液面重新达到刻度线。当液面超过刻度线时,V偏大使溶液浓度CB已变小,无论是否取出都无法使溶液恢复,只有重新配制。
②定容后盖上瓶塞,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使液面重新达到刻度线。定容时由于少量溶液粘在瓶颈处没有回流,使液面偏低但溶液浓度未变,若再加水,则使V偏大,cB偏小。
③定容时仰视或俯视
定容时仰视,则液面高于刻度线,V偏大,cB偏小;俯视时液面低于刻度线,V偏小,cB偏大。
④移液或定容时玻璃棒下端放在容量瓶刻度线之上
会导致V偏大,cB偏小。
⑤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入容量瓶
溶解或稀释过程常伴有热效应而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容量瓶的使用温度为室温(20℃),若定容时溶液温度高于室温,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反之浓度偏低。

发现相似题
与“用密度为1.84g/cm3、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来配制250...”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