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魔方格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并能防止倒吸
    C.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
    D.装置④由b口进气可收集CO2、NO等气体

    本题信息: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并能防止倒吸C.以NH4Cl为原料...” 主要考查您对

实验中的事故处理

化学实验安全

蒸馏

氨气的制取

气体的收集、净化、干燥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实验中的事故处理
  • 化学实验安全
  • 蒸馏
  • 氨气的制取
  • 气体的收集、净化、干燥
实验过程中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割伤:取出伤口中的玻璃或固体物,用蒸馏水洗后涂上红药水,用绷带扎住或敷上创可贴药膏。大伤口则应先按紧主血管以防止大量出血,急送医院治疗。
(2)烫伤:轻轻涂以玉树油或鞣酸油膏,重伤涂以烫伤油膏后送医院。
(3)试剂灼伤
①酸: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3%-5%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要消毒,拭干后涂烫伤油膏。
②碱: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1%-5%硼酸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同上处理。
③溴: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酒精檫至无溴液存在为止,然后涂上甘油或烫伤油膏。
④钠:可见的小块用镊子移去,其余与碱灼伤处理相同。
(4)试剂或异物溅入眼内:任何情况下都要先洗涤,急救后送医院。
①酸:用大量水洗,再以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
②碱:用大量水洗,再以1%硼酸液洗。
③溴:用大量水洗,再以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
④玻璃:用镊子移去碎玻璃,或在盆中用水洗,切勿用手揉动。
(5)中毒:溅入口中尚未咽下者应立即吐出,再用大量的水清洗口腔,如已吞下者,应根据毒物的性质给以解毒剂,可内服一杯含有5~10cm3稀硫酸铜溶液的温水,再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并立即送医院。
(6)不渗触电时,立即切断电源,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找医生抢救。
(7)起火:要立即切断电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火势扩展。

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化学实验安全原则: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渐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化学实验安全总结:

(1)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将试管干燥或使试管均匀受热,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试管炸裂。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不能直立。应与桌面成45°角,并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更不能将试管对着有人的方向,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沸腾冲出烫伤人。
(3)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也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做可避免失火。
(4)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应垫上石棉网,可防止烧坏受热不均炸裂。
(5)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可避免液体受热不均溅出伤人。
(6)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O前一定要检验它们的纯度,这样做可防止不纯气体点燃发生爆炸。
(7)做CO还原CuO实验时,在加热之前应先通入CO,这样做可赶跑空气,防止装置内CO与空气混合受热时爆炸,同时还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8)用KMnO4和KClO3制O2时,要注意药品中不要混有可燃物,否则有引起试管爆炸的危险。
(9)用KMnO4制O2时,不要忘记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否则加热时KMnO4粉末会溅入导管内堵塞导管,从而使试管炸裂。
(10)加热某些固体药品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
(11)白磷等易燃物应保存在水中,用后不能随意丢弃,因为白磷着火点较低,易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这样做可避免发生火灾。
(12)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白磷的燃烧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腾后溅出造成事故。
(14)蒸馏时,可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这样可防止液体暴沸。

蒸馏:

名称 用途 装置 举例 注意事项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制无水乙醇(加生石灰)、硝酸的浓缩[加浓硫酸或 Mg(NO3)2] ①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加沸石(碎瓷片)
③注意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下进上出
④不可蒸干

(1)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制取氨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两个大试管,棉花;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固体。
(3)装置图:

(4)注意:
a. 一般用Ca(OH)2,而不用NaOH,因NaOH碱性太强,对大试管腐蚀比Ca(OH)2强。
b. 选用Ca(OH)2时要检验消石灰是否变质, 因经过长期存放后消石灰部分变成碳酸钙,最好用新制的消石灰。
c. NH4CL与Ca(OH)2质量比5:8为宜,如用(NH4)2SO4代替NH4CL,则质量比为1:1,消石灰过量,以防止生成氨合物。
d. 试管口(盛固体药品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e. 固体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
f.导出氨气的导管要短,收集氨气的导管要长,伸入试管底部;
g.为使氨气收集更多,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进入收集氨气的试管,在试管口防一块,但不能堵死
h.酒精灯加热用外焰,先均匀加热,后对固体加热。
(5)收集方法: 用向下排气法取气法收集。因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
干燥氨气: 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和氯化钙干燥氨气。
检验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收集方法及装置:

a.排水集气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装置如下:如采用第二个装置,气体应短进长出。

b.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装置如下:如采用第二个装置,气体应长进短出。

c.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装置如下:如采用第二个装置,气体应短进长出。


气体净化:

装置:


气体干燥:

(1)干燥原则:
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含有的水分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
①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②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③具有强氧化性的干燥剂不能干燥具有强还原性的气体。注意H2、CO、SO2虽具有还原性,但可用浓H2SO4干燥。
(2)常见物质干燥




发现相似题
与“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