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2010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这是我国第三个国家副省级新区,也是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读下图,回答1~3题。

    1、重庆两江新区发展的产业模式将实现“5+3”的战略性创新布局,即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下列有利于实现两江新区产业模式的因素是①丰富的矿产资源②良好的产业基础③较雄厚的技术力量④较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⑤国家政策的扶持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重庆市对“两江新区”的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下列关于两江新区建设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重庆市产业结构的重组和升级
    B、有利于带动我国西南地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C、有利于促进重庆市物流业和加工贸易的发展
    D、有利于缩小我国中东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3、重庆市政府将在两江新区内作出十大功能区、三大板块的具体规划。有助于实现此规划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

    A、GPS
    B、RS
    C、GIS
    D、数字地球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地理单选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10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这是我国第三个国家副省级新区,也是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读下图,回答1~3...” 主要考查您对

区域空间结构及产业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区域空间结构及产业结构
  •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要素: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3、成因:生产力是产业空间结构发展的原动力,劳动地域分工是形成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直接原因,区域中心城市是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核心,外围地域的发展状况是区域产业空间结构发 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网络是促进区域一体化的纽带和桥梁,条件决定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个性。
4、空间分布形式:农业呈现面状,交通运输线路呈现线状和网状,城市和工业呈现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呈现岛状。
5、区域空间发展变化:

区域的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类型:
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指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
第三产业: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及其他服务产业。
3、指标差异: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的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等。
4、空间差异: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的三次产业比重的不同。 5、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信息系统的区别:

一般信息系统:只能存储、管理数据,不能将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表现出来。
地理信息系统:除了一般信息系统的功能外,还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且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作为地理数据、地理信息自动处理与分析的系统,可遍历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应用的全部过程,并能回答和解决以下五类问题:
位置即在某个地方有什么的问题
条件即符合某些条件的实体在哪里的问题
趋势即某个地方发生的某个事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模拟即某个地方如果具备某种条件会发生什么的问题
模式即某个地方存在的空间实体的分布模式的问题

我国的GIS的发展特点: 起步晚;速度快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


发现相似题
与“2010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重庆两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